词条 | 包尔汉 |
释义 | 包尔汉1894—1989 现代学者、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维吾尔族。祖藉新疆阿克苏。生于俄国喀山省特铁什县。1912年回到新疆。早年在迪化(乌鲁木齐)当过学徒、店员、汽车公司委员、司机学校校长。1930年考入德国柏林大学政经系学习。1933年在莫斯科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任中国驻苏联斋桑领事。1938年至1944年被盛世才投入监狱。1946年参加新疆三区革命后成立的联合政府,任副主席。1949年任新疆省主席,同年9月同陶峙岳将军一起通电起义。开国后历任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省政协主席、新疆大学校长。1953年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任、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 包尔汉在语言、历史研究和文艺创作方面均卓有成就。他通晓维、汉、俄、德、土耳其等多种语言文字。40年代初,他在监狱里以顽强毅力编纂了《维汉俄词典》,并将孙中山《三民主义》一书译成维吾尔文。1952年,发表《论阿古柏政权》等历史论文,得到毛泽东的肯定。1962年在《剧本》月刊发表以1912年至1914年间哈密、吐鲁番农民起义为历史背景的5幕话剧《战斗中血的友谊》,修改后以《火焰山的怒吼》为题,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60年初他开始撰写有关新疆历史的回忆录,陆续发表在《文史资料选辑》上。1983年他完成《新疆五十年》一书,1984年由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此书以翔实丰富的史料和真切、流畅的散文笔法,受到史学界和文学界的重视。 陈柏中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641-164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