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释义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现代文学论文。朱光潜作。刊载于《诗论》,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2年版。作者认为每一首诗都是独立自足的小天地,即王国维所谓境界。欣赏或创造诗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诗的“见”必为“直觉”,有直觉才有意象,“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诗的境界是“意象和情趣的契合”。诗境有隔与不隔之分。情趣与意象恰好熨贴,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空洞,情趣浅薄粗疏,不能在读者心中出现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隔。本文认为,王国维的所谓“有我之境”其实是“无我之境”,即以“移情作用”达到的“忘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却实为“有我之境”,因为没有经过移情作用。其实两者不如说是“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两种境界各有深浅雅俗。诗必须是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情趣“起于自我”,意象“起于外物”。感受情趣而能“在沉静中回味”是诗人的特殊本领。诗不可能是完全主观或完全客观。诗的理想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无间。但“有意象富于情趣的,也有情趣富于意象的”,因而事实上有“表现”和“再现”两种倾向。本文代表了现代新诗理论中的一种见解。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017-401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