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派 |
释义 | 浙派 清代诗歌流派。它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浙派,也称“浙诗”,专指清代中叶以浙江诗人厉鹗为代表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派在诗歌创作上一方面注重学问,宗法宋人,专学宋代一些小家的诗人,好用僻典,另一方面又讲求空灵,尤其擅长写景。袁枚说:“吾乡诗有浙派,好用替代字,盖始于宋人,而成于厉樊榭(鹗)。”(《随园诗话·补遗》卷10)袁枚在《仿元遗山论诗三十八首》之十三论厉鹗时还指出:“小雅才兼大雅才,僧虔用典出新裁。幽怀妙笔风人旨,浙派如何学得来?”(《小仓山房诗文集·诗集》卷27)除厉鹗之外,该派主要成员还有杭世骏、金农、符曾、丁敬、全祖望、吴颖芳、汪沆、吴锡麒等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存在着取径太狭,格局较小的缺陷,但也能因狭出奇,拔戟自成一队,为清代诗歌的繁荣做出了一些贡献。广义的浙派,是以原有的狭义“浙派”为典型,再推衍到清代其他与之风气相近的浙江诗人。即从明清之际的“西泠十子”滥觞,以清初的黄宗羲为初祖,而至朱彝尊蔚成风气,黄宗羲的学生查慎行与朱彝尊各领一宗;继而到清中叶,派生出厉鹗、钱载、胡天游、袁枚4个分支,其中厉鹗一支即狭义的“浙派”,钱载一支为秀水派,胡天游一支传至王昙、龚自珍,袁枚一支则为“性灵”派,事实上已超出了浙派的范围。近代以来,又有李慈铭、袁昶、沈曾植、金蓉镜等人继其后。他们共同的创作倾向是重学问,宗宋诗,主空灵,善写景,真正熔所谓“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为一炉。这个流派成立之后,从它所拥有的作家以及所延续的时间来看,无疑是清代最大的诗歌流派;它的贡献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浙派”这个名称,也有人习惯用以指清代的浙西词派,但容易引起混乱。 朱则杰,徐业业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07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