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施公案
释义
施公案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又名《施案奇闻》、《施公案传》、《施公案奇闻》、《百断奇观》。8卷97回。佚名著。现存最早的刊本为嘉庆二十五年(1820)厦门文德堂本,卷首有嘉庆三年(1798)《序》。其他较早的刊本有:道光九年(1829)金闾本衙本、十年(1830)本、十八年(1838)聚德堂和文德堂本、同治五年(1866)务本堂藏板本、光绪七年(1881)聚锦堂本,以上各本均有嘉庆三年《序》。由此可推知此书成稿于乾隆、嘉庆之交,初刊于嘉庆初年。此后一续再续,有100回本、188回本、248回本、524回本、528回本等。1982年2月宝文堂书店(北京)截取前402回重新出版,并附录有关研究资料。

此书主人公施仕伦(一作施仕纶)即所谓施公者,其原型乃康熙年间的官吏施世纶。据《清史稿》等正史及诸多野史笔记所载,施世纶是靖海侯施琅之子,历泰州知州、扬州和江宁知府、湖南布政使、顺天府尹、户部侍郎、漕运总督等职。其貌虽然不扬,政绩却很卓著。因此民间口耳相传,渐成故事。再经民间艺人的敷演和好事文人的润色,遂成《施公案》小说。

原本97回,从施公出任扬州府江都县令写起,至其升任通州仓厂总督为止。其中前30回黄天霸尚未出场,完全由施公独立办案。因此基本上保留了单纯公案小说的模式,即施公作为清官,主要凭仗其聪明才智和微服私访,同时也借助于“案不破,鬼神助”的传统手法,如神灵托梦、鬼魂显灵、水獭告状、螃蟹鸣冤、黑狗闯衙等,从而使冤案大白,恶人受惩。在所断将近10个案件中,以图财害命案为最多,其次为情杀案、仇杀案等。其中情节较为曲折,影响也较大的,便是莲花院九黄七珠案。原来九黄为莲花院凶僧,与淫尼七珠及12盗相勾结,无恶不作,施公将他们一网打尽。30回以后,黄天霸投靠施公,改名施忠,充当了施公的保镖和助手。施公的足智多谋,加上黄天霸的高超武艺,真是如虎添翼,得心应手。因此不但破了许多大案要案,而且剿灭了许多盗寇。如黄河擒水寇,关家堡杀土豪,以及黄天霸逼死恶虎村濮天雕、武天虬结义兄弟等。其间还有施公屡次遇险,因黄天霸救助化险为夷的情节。于是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首次合二为一,开创了侠义公案小说这一新的流派。

《施公案》的续书依然按照断案、剿寇、遇险这三条线索继续发展,但横枝竖蔓,拖泥带水,难以尽述。

此书一向以内容复杂和艺术拙劣而被人所诟病。然而在一个世纪内,它却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不仅以多种版本的小说和数十种剧目、评书的形式广为流传,而且最早使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合流,开创了侠义公案小说这一特殊流派。在它的影响下,《三侠五义》、《彭公案》《李公案》、《刘公案》、《于公案》、《张公案》等竞相出现,形成了近代文学的一种非常突出的现象。因此不仅从文学史的角度值得重视,即从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心理学、侦破学、法律学等诸方面看,也值得加以研究。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481-448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