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刘勰
释义
刘勰466?—532

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家。字彦和。祖籍东莞莒(山东莒县)人;永嘉乱后,其祖先南迁居京口(江苏镇江)。刘氏家族中的刘穆之、刘秀之在刘宋时均位列三公,食邑千户。然刘勰非其嫡系。祖父刘灵真没有做过官,《梁书·刘勰传》说他是“宋司空秀之弟也”,《南史》即删去此句,今人考证也认为《梁书》此说不确。父亲刘尚做过越骑校尉,早死。刘勰家境贫寒,不婚娶。青年时代即入南京上定林寺依靠名僧僧祐,帮他整理佛经,达10余年之久。他并未出家,盖欲借僧祐与上层的关系,寻求仕进机会。在此期间他博览群书,深研佛理,广泛阅读历代文学作品,于南齐末年(约501—502)撰成《文心雕龙》,“欲取定于沈约”,“曾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在前”,沈约认为其书“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梁代建国后,梁武帝一家和僧祐关系密切,遂提拔刘勰为官,于天监初年起,先后任中军临川王萧宏记室、车骑仓曹参军、太末令,又任南康王萧绩记室,兼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天监十七年(518)后又迁步兵校尉,仍兼东宫通事舍人。萧统对他“深爱接之”,其《文选》很可能也是刘勰帮助参与编选的,故其选目与《文心雕龙》中所举各类文体代表作有很多是相合的。在梁代为官期间,刘勰继续帮助僧祐整理佛经,“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以上引文均见《梁书·刘勰传》),现存仅《灭惑论》及《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两篇。萧统死后,刘勰奉敕与慧震于上定林寺撰经,并出家改名慧地,不到一年去世了。

刘勰一生主要以儒家经世致用为人生处世准则,这从他的生平经历和《文心雕龙》的《程器》、《序志》两篇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他和佛教的关系非常密切。玄佛合流又是东晋以后学术思想发展的重要特点。刘勰的思想表现了以儒为主揉合佛、道的倾向,这与齐梁之际玄学泛监、佛学昌盛、儒学复苏的实际状况分不开。南齐永明年间实际掌权者竟陵王萧子良和梁武帝萧衍都主张儒、道、佛三教合流,萧衍提出三教同源说,这些在刘勰的《灭惑论》中有反映。他曾说:“至道宗极,理归乎一”,“孔释教殊而道契”。老庄玄学“理归静一,化本虚柔”与佛理无异。他在《文心雕龙》中既强调原道、征圣、宗经,对道的理解又接近老庄的“自然之道”。他在论述方法上严密的逻辑体系与圆通而不落一端的特点,显然和佛学的影响有关。学术界对《文心雕龙》的指导思想看法相当分歧,或儒、或道、或释,各执一端,近年逐渐有所接近,认为其指导思想应是多元而不是一元的,但以何者为主,见解尚不统一。刘勰文集在唐初已失传。上述两篇佛学著作分别见《弘明集》卷8及《会稽掇英总集》卷16。

张少康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248-224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8 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