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朋赋 |
释义 | 韩朋赋 敦煌遗书。作者佚名。敦煌遗书内存6种唐人写本,其中年代最早的是P2653,内有武后造字,有人据此推定为武周时代写本。《敦煌掇琐》、《敦煌变文集》,《敦煌文学作品选》等书收有录文或校注本。 《韩朋赋》取材于韩凭故事。《搜神记》卷11《韩凭妻》,记述宋康王强夺韩凭妻及韩凭夫妇死后化生桂树和鸳鸯,全文仅300字。其后《艺文类聚》卷40、《法苑珠林》卷36、《岭表录异》卷中、《太平广记》卷463、《太平御览》卷559、《太平寰宇记》卷14、《九域志》等书也有大体相同的记载。敦煌本《韩朋赋》较上述各书所载,全文长达2千余字,原作中的韩凭、何氏、苏贺已被改为韩朋、贞夫、梁伯。至于故事情节的铺陈排比,人物形象的艺术描绘也更加生动真挚,与其说是通俗的故事赋体,还不如说更近于结构谨严的短篇小说。 《韩朋赋》为了表现理想中生死爱情的悲剧意义,充分发挥韩朋夫妇精诚相爱、无辜被害及死后复仇的细节描写。首先说明贞夫是一位“明解经书”的淑女,婚后立下“不再改嫁,死事一夫”的誓言。当韩朋出游,六秋不归,贞夫写下家书盼其归来,且以“书若有感,直达朋前”的浪漫传递方式,使韩朋见到家书。不幸的是宋王拾到这封被韩朋遗落的书信。其次当贞夫被骗入宫,面对宋王威胁,十分蔑视“一国之母”的生活,她说:“芦苇有地,荆棘有丛。豺狼有伴,雉兔有双。鱼鳖有水,不乐高堂。燕雀群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之妻,不乐宋王之妇。”表现出贞夫忠于爱情,不慕高位的精神境界。最后韩朋夫妇双双殉情,化石化树,变成鸳鸯。宋王只得到一片毛羽,“摩拂其身,大好光采,唯有项上未好,即将摩拂项上,其头即落”。这种死后复仇的艺术处理,进一步丰富韩朋故事的反抗主题,表达出劳动人民“行善获福,行恶得殃”的善良愿望,因而更具感染力。 韩朋(韩凭)故事不仅广泛流传于民间,还被诗人文士改为“化蝶”,如李商隐《青陵台》诗:“莫讶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太平寰宇记》云,韩凭妻“阴腐其衣,与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著手化为蝶”。则更具传奇色彩。元杂剧《青陵台》、《相思树》也都取材于韩凭故事。明人冯惟讷《古诗纪》、钟惺《名媛诗归》还有如下二诗:“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清人沈德潜《古诗源》则直引为《乌鹊诗》2首,足见其影响深远。 张锡厚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622-562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