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创造月刊
释义
创造月刊

现代文学期刊。月刊。1926年3月16日创刊于上海。先后由郁达夫、成仿吾(石厚生)、王独清、创造社文学部、文艺部等主编。创造社出版部发行。1929年1月10日出至第2卷第6期后因创造社出版部被国民党当局查封而终刊,共出18期。该刊是创造社后期的重要文艺刊物。郁达夫在创刊号上撰写了《卷头语》(见该条)。该刊第1卷第2期起连载蒋光慈的《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第1卷第3期发表郭沫若的《革命与文学》,第1卷第9期发表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表明创造社后期的方向开始转换。1928年8月10日第2卷第1期出版时正式宣布该刊经过改革,从“纯文艺刊物”转变为“战斗的阵营”。该刊以发表文学创作和评论为主,在创作上新诗占显著地位,其次是小说、剧本和散文。所发重要作品中,新诗有郭沫若的组诗《瓶》,王独清的《吊罗马》、《死前》,穆木天的《旅心》、《雨丝》,冯乃超的《幻想的窗》、《红纱灯》等,这些诗均取法象征派;小说有郁达夫的《过去》、蒋光慈的《鸭绿江上》、陶晶孙的《音乐会小曲》、张资平的《苔莉》、麦克昂(郭沫若)的《一只手》、龚冰庐的《炭矿夫》和华汉(阳输笙)、段可情等人的作品;剧本有郑伯奇的《牺牲》和《抗争》,李初梨的《爱的掠夺》等;散文有郁达夫的《劳生日记》等。从第1卷第9期起,文学评论和翻译论文逐渐增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同时,该刊从第1卷第11期起接连发表石厚生的《毕竟是醉眼陶然罢了》、杜荃(郭沫若)的《文学战线上的封建余孽》、彭康的《革命文艺与大众文艺》等文,与1928年1月创刊的《文化批判》月刊和太阳社的《太阳月刊》一起,同鲁迅和已经退出创造社的郁达夫等人展开了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错误地围攻鲁迅。该刊还发表了彭康的《什么是健康与尊严——〈新月的态度〉批评》和冯乃超的《冷静的头脑——评驳梁实秋的〈文学与革命〉》,批评“新月派”的文学主张。

陈子善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3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