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赵逵夫
释义
赵逵夫1942—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甘肃省西和县人。1967年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今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中学任语文教师12年。1979年考入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198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现为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楚辞研究与争鸣》编委等职。

赵逵夫治学范围较广,对楚辞、汉筒,敦煌学、先宋戏剧、地方文学等均有涉猎,他认为研治古典文学,特别是秦汉以前文学,必须具备坚实的文字、音韵、训诂学基础,广博的历史与文化学知识,并掌握正确的理论工具。他注意吸收运用新成果、新材料,如地下出土的文物、资料等,力求在继承中国传统文论、诗论、美学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西方文论、美学、文化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曾先后在《甘肃社会科学》、《西北师院学报》、《文史》、《中华文史论丛》、《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了《论〈史记〉的讽刺艺术及其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楚辞〉中提到的几个人物与班固、刘勰对屈原的批评》、《屈氏先世与句亶王熊伯庸——兼论三闾大夫的职掌》、《〈湘君〉〈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释词》、《论屈赋在完成歌诗向诵诗转变方面所作的贡献》、《<捉季布传文>校补》、《刑天神话钩沉与研究》、《我国唐代的一个俳优戏脚本——敦煌石窟发现<茶酒论>考述》等论文。其中《屈氏先世与句亶王熊伯庸》一文首次引用《世本》等先秦典籍,对屈氏之始作了考辨,论证了《离骚》中的“伯庸”就是《史记·楚世家》中的句直王熊伯庸,批驳了屈原是传说中人物的论点,并获得甘肃省首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2等奖。《论屈赋在完成歌诗向诵诗转变方面所作的贡献》等6篇系列论文获甘肃省1979年至1989年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等奖。《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获甘肃省第2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1等奖。《离骚释词》曾为香港《大公报》详细介绍,并予以高度评价。此外,赵逵夫还发表有《离骚的开头、结尾与创作地点的关系》、《<离骚>的创作时地考》、《屈子赤角考》等数十篇论文,并校点、整理有《张康侯诗草》。

晓咏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300-430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2: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