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创造十年
释义
创造十年

现代文学传记。郭沫若著。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9月初版,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8月初版《沫若文集》第7卷。郭沫若在本书《发端》里说:“我现在终于决了心,要费点功夫来纪录出我所知道的创造社,或且更适切地是以创造社为中心的我自己的十年间的生活。”全书共13节,叙写创造社前期艰难的创业情形。1918年夏天,作者由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毕业,到福冈的九州帝国大学学习医学,重遇张资平,商议联络成仿吾、郁达夫等酝酿筹办文艺刊物的事。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激发,作者组织了夏社。他订了《时事新报》,看到副刊《学灯》上刊的新诗,自己就开始新诗创作。迎来了1919下半年到1920上半年新诗创作的爆发期。他喜欢泰戈尔和歌德,又受惠特曼的影响,这些激发起他豪放的诗情,他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写了《凤凰涅槃》、《匪徒颂》等名篇。学医使他感到身心上的痛苦,他放弃学医,回国寻找出路,到上海泰东书局编辑所工作。国内政局的动荡和书局条件的恶劣使他失望,他又回日本,到京都和东京等地,与郑伯奇、郁达夫、张资平、田汉等商定创办《创造季刊》,这标志着创造社的成立。据书中所记,时间是1921年7月初。书中还叙述他为出版季刊而奔波,创造社同人的努力和思想上的苦闷,他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交往,同胡适的论战,以及田汉的脱离等情况。1921年9月他到日本继续学业,1923年3月大学毕业后,带家眷回上海,先后从事出版《创造周报》和《创造日》的工作。刊物出版的艰辛,家庭风波的苦恼,使作者感到进退维谷的苦闷,良心上受到苛责,自我发展、自由表现在脑子中遭了清算,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占据了意识的中心。本书所写是创造社前期的历程,反映了创造社成员对文艺事业的无限热诚,他们内心交织着烦闷、愤激、失望和希望。作者终于明确了自己拯救祖国所应该走的道路。

北新书局1938年1月出版了《创造十年续编》。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8月初版《沫若文集》第7卷。续编仍以创造社的发展为中心,同时叙述作者1924年至1926年间的生活和活动情况,分9节。1924年4月,作者离开上海再度去日本,之后翻译了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认识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它必然的历史演变。这段经历使他的一生出现转折。这期间他完成了多种译著,成为他著述的多产期。11月作者回上海。1925年,因光华书局的关系,出版了许多书,《洪水》半月刊也因之刊行,又有不少新成员加入创造社。创造社进入了改变面貌的新时期。1926年初开始酝酿创造社出版部,4月成立。作者于3月中旬到广东参加北伐战争。本书还叙述了作者目睹的“五卅”运动,他与学艺社、醒狮派、孤军派的关系和对他们的看法,以及他与漆南薰、蒋光慈的交往和会见瞿秋白、毛泽东的情景。

俞元桂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3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