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刘三姐2
释义
刘三姐2

当代歌舞剧本。“刘三姐”是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壮族地区的民间传说。1958年,广西文艺界为向建国10周年献礼,中共柳州地委宣传部组织《刘三姐》创作组(由黄勇刹、邓凡平等人组成)深入民间采风,搜集了两万多首民歌和大量有关刘三姐的故事传说资料。经过反复酝酿、讨论,由牛秀、邓凡平、黄勇刹、曾绍文等人执笔,创作了彩调剧《刘三姐》第1稿。后经多次修改,写出比较完善的第3稿,发表于《剧本》1959年9月号,同年12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60年2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作出关于举行全区《刘三姐》会演的决定,同年4月,在各地、市会演的基础上,在南宁隆重举行了全区《刘三姐》会演大会。会演结束后,大会立即组织创作力量,以柳州的第3稿为基础,广泛吸收会演中各地剧团演出本的长处,整理改编成一出新的别具风格的民间歌舞剧《刘三姐》。歌舞剧本《刘三姐》首先发表于《剧本》1960年8、9月号,1961年4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接着,组织广西民间歌舞剧团进行排练,1960年7月应邀赴北京汇报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和文学艺术界人士的好评。后又到天津、长春、沈阳、上海、广州武汉等13个省、市巡回演出,前后历时近一年之久,深受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热情赞赏。由乔羽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刊于《电影文学》1960年第8期,并于同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文化大革命”中,《刘三姐》被打成大毒草,作者、演员均横遭批斗。粉碎“四人帮”后,《刘三姐》重见天日,1978年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在自治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又将民间歌舞剧《刘三姐》拍成电影,由舞台搬上银幕。歌舞剧《刘三姐》出色地塑造了刘三姐这个壮族人民理想化身的艺术形象,成功地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搬上舞台,具有鲜明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壮族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田方玲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6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