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刑场上的婚礼
释义
刑场上的婚礼

当代电影文学剧本。陈立德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初版。该剧取材于革命先烈周文雍、陈铁军的英勇斗争事迹。初稿写于1964年。剧本以1926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及其失败为历史背景,描写陈丹梅、周浩光两位共产党员在共同革命斗争中的感情历程。陈丹梅反抗包办婚姻、冲出封建家庭时曾得到她二哥的同学周浩光的帮助。在广州欢送北伐军出征的热潮中,北伐军军官周浩光与工人运动的宣传鼓动者陈丹梅邂逅相遇又匆匆离别,留给两人的是时隐时现的思念。正当他们为北伐的胜利欢欣鼓舞时,国民党清党反共、屠杀共产党人。随军出征的周浩光死里逃生,巧遇正要遭到敌人逮捕的陈丹梅,机智地凭借一身军服救下她。陈丹梅误以为他背叛了革命,采取决绝态度。得知真相后,她后悔不已,又和同志们一起冒很大风险救出了已身陷囹圄的周浩光。不久,周奉命再回广州组织起义,上级指派陈丹梅与他假扮夫妻,掩护工作。在为共同目标奋斗的过程中,爱情在悄悄地萌芽、生长,但直至起义发动前夕的宁静时刻,两人才有机会含蓄地互致了爱慕之情。他们旋即投入血与火的搏斗,一直战斗到起义失败,不幸双双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他们拒绝了假惺惺的劝诱,也经受了严刑拷打的考验,坚贞不屈。敌人无计可施,终于下了毒手。在走上刑场,面对敌人枪口的时刻,他们庄严地宣布举行婚礼,”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作者通过陈丹梅在刑车上的回忆将上述情节发展分为若干段落,又通过一系列富有时代色彩的斗争场面和生活细节,热情歌颂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忘我献身的崇高品质以及建立在共同理想基础上的纯真爱情。

方曙,张先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92-179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