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祖国抒情诗 |
释义 | 祖国抒情诗 当代诗集。邹荻帆著。作家出版社1957年10月初版。本书收诗19首,分两辑。第1辑“和平与劳动的颂诗”10首,是对祖国建设和新生活的赞颂。首篇《致家乡》抒写作者得悉家乡解放消息后的欣喜之情。诗中回顾了“黑暗时期的往事”,赞颂了家乡人民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表达了自己对父母和家乡的思念。《五月抒情诗》是首抒情长诗,展现了到处“飘展着劳动的红旗”的动人景象,赞扬了红五月的战绩,歌颂了中国与兄弟国家的友谊。《我的国家,我的人民》表现了对祖国、对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第2辑“前夜的诗”,是作者建国前的作品,抒发诅咒黑暗,憧憬光明之思。首篇《童年》由回忆童年时代“踏青的日子”,想起当年观看黄蚂蚁和黑蚂蚁搬运食物和“开战”的情景,叙述了作者“在民族解放的欢歌鼓动下”的成长过程,以及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跨过阿Q——纪念鲁迅》写阿Q日夜劳作只有“饥饿和寒冷”的遭遇,警告阿Q不要“躺在土谷祠”“醒着而做梦了”,因为反动统治者正“用锈钝的刀”“割着人的喉管”。诗中热烈地呼唤着历尽苦难而尚未觉醒的人们,“从土谷祠里走出来呀”,跨过阿Q的尸体,“象山一样站起来”,“走在光天化日的大路上”。长诗《中国学生颂歌》用感情炽烈的诗句,描绘了“一二·九”以来中国学生运动的战斗历程,愤怒地揭露和鞭挞法西斯主义特务统治对学生运动的摧残和镇压。这首诗把革命的学生比作勇敢的海燕和高翔的天鸟,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他们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作品具有较强的历史感,风格高昂刚健。 朱育颖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58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