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闲情偶寄
释义
闲情偶寄

古典戏曲论著。16卷。清人李渔著。全书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8部。其中词曲、演习两部系集中论述戏曲的文字,是《闲情偶寄》一书的精华所在,也是该书被称为戏曲论著的原因。如果综合8部内容而言,《闲情偶寄》则属于一部关于社会生活的杂著。故有人又将词曲、演习两部抽出单独成书,名为《李笠翁曲话》。

在“词曲”部,李渔以3卷的篇幅论述了戏曲的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等问题,其论说自成系统,又多有创见。如他论述戏曲结构时说:“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比如工程师建宅“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他指出某些作品得不到搬演传唱,其原因就在于“结构全部规模之未善也”。对于结构戏曲,他提出了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等一整套完整的主张。他论述戏曲语言说:“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而写戏则“贵浅不贵深”。但这里所说的浅显却并不是粗俗,而是要“说何人肖何人,议某事切某事”。写戏不仅要重写曲词,而且要重视宾白,“有最得意之曲文,即当有最得意之宾白”。他对戏曲语言提出了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词别繁简、字分南北、文贵精洁、意取尖新、少用方言、时防漏孔等一系列主张。其他论说音律、科诨、格局等内容,在前人立论的基础上也多有他自己的发挥和创见。

在“演习”部,李渔以两卷的篇幅论述了戏曲演出的选剧、变调、授曲、教白和脱套等问题。他从导演的角度论证了登场之道,认为“词曲佳而搬演不得其人,歌童好而教率不得其法,皆是暴殄天物”,而“剧本不佳,则主人之心血,歌声之精神皆于无用之地”。他认为导演应当慎于选择剧本,同时对剧本应当进行再处理,“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世道迁移,人心非旧”。在排演时,应适合当时观众欣赏要求。他所提出的别古今、剂冷热、缩长为短、变旧为新,以及解明曲意、调熟字音、字忌模糊、曲严分合、锣鼓忌杂、吹合宜低、高低抑扬、缓急顿挫,乃至避免衣冠、声音、语言、科诨的恶习等等问题,都是古典戏曲在导演和演出方面独到的理论建树。另外,在“声容”部对于演员歌舞、角色的配置和训练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见解。

李渔本身就是一个戏曲作家、导演家,有丰富的戏曲实践经验,他所生活的时代也是一个戏曲繁荣的时代。他的戏曲理论正是对于时人、特别是他自己戏曲实践的总结。因为李渔所论不空泛,所以对戏曲实践又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李渔的戏曲理论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新发展,是自成体系的杰出之论。

《闲情偶寄》有清康熙刻本、雍正刻本,后者题为《笠翁偶集》,变16卷为6卷,辑入《笠翁一家言全集》中。近代上海梁溪图书馆和启智书局等排印的《文艺丛书》收有其中的词曲、演习2部,名为《李笠翁曲话》。《新曲苑》所收本亦仅词曲、演习2部,名为《笠翁剧论》。戏剧研究编辑部1959年标点本亦名《李笠翁曲话》。《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将其编入第7集,仍名为《闲情偶寄》,实亦只摘选了词曲、演习两部分内容。

门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10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