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袁枚 |
释义 | 袁枚1716—1798 清代诗论家、诗人。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先生。钱塘(浙江杭州)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报罢。乾隆四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外放江南,先后任溧水、江宁等地知县。乾隆十四年托病辞官,卜居江宁小仓山的随园,其时年方34岁。此后近50年时间,一直过着名士风流的生活。 袁枚是清中叶著名的诗论家和诗人。他论诗倡导“性灵”说,强调性情要真,笔性要灵,在思想内容方面不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所约束,在艺术形式方面不为以往任何时代固有传统的格调家数所限制,概括起来就是要求诗歌创作自写性灵,自由独创。这种理论带有明显的反封建、反传统的进步倾向,对于清代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袁枚的诗歌正是“性灵”说实践的典范。它在抒写诗人真性情的同时,直接抨击封建制度,热情赞美下层人民,大胆表现男女之情,体现出鲜明的反对封建、追求民主的精神。在艺术形式上,它也同样具有自由独创的特点,语言通俗明白,风格风趣幽默,卓然自成一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独来独往一枝藤,上下千年力不胜。要问随园诗学某,三唐两宋有谁应?”(《遣兴》二十四首之六)“孤峰卓立久离尘,四面风云自有神。绝地通天一枝笔,请看依傍是何人!”(《卓笔峰》)从这个意义上说,袁枚的诗歌真正显示了清诗的特色。 袁枚在清代诗坛上有着重要地位,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当时他和厉鹗、严遂成、王又曾、钱载、吴锡麒齐名,并称“浙西六家”;又和赵翼、蒋士铨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与清初的“江左三大家”后先辉映。他的作品流传很广,“上至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姚鼐《惜抱轩全集·文集》卷13《袁随园君墓志铭》)。他的弟子门生很多,著名诗人孙原湘、吴嵩梁、郭麐、王昙等都出其门下。他还培养了一大批女诗人。赵翼、张问陶、宋湘、李调元等人,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影响。在袁枚的倡导下,经过众多诗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场巨大的清诗解放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清代诗歌的发展。 袁枚平生著作,汇刊有《随园四十三种》等,单行则主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后世对他的研究相当多,从总体上来看,对他的研究大都侧重在诗歌理论方面,诗歌创作探讨较少。 朱则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1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