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百少年 |
释义 | 三百少年 近代杂剧剧本。4折。感惺著。载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中国白话报》第21期至24期合刊本。主要剧情写日俄辽阳战事中,书生乐平、虞有妫及女士班又昭等同入万国红十字会,同赴前线救护。见日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包围辽阳,双方激战,俄军大败。俄军前队为波兰犹太遗民,还有不少中国人,皆惨死沙场。辽阳为日军攻陷,华人顺民恭迎日军入城,为日军所不齿。班又昭在病院充当护士,查问伤亡情况,知死者中有300名中国少年。认为死者作为中国人,充当了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牺牲品,十分可哀可叹。遂与同伴为死者招魂。作品以〔胜如花〕云:“金戈折,宝刀残,死也何须叹。没来由为虎作伥,甚情绪养蛇贻患。到今日薜萝相伴,九原上血干泪干,魂灵儿心寒胆寒。寄语红颜把心猿自绾,一堕落回头已晚。抚崖碑字字悲酸,抚崖碑字字悲酸。”作者深为同胞的愚昧无知及麻木不仁的现象感到痛心。 梁淑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6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