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金陵秋
释义
金陵秋

近代文言章回小说。30章。冷红生(林纾)著。商务印书馆(上海)1914年4月铅印本。首卷有《缘起》云:“血战得天保城,长驱入石头”的林述庆将军,请受业门下,不久乃暴卒。“生奔哭其家,幼子甫二岁,夫人缟素出拜,以将军军中日记四卷见授,言:‘亡夫生平战迹,悉在其中。’读之,文字甚简朴。生告夫人:‘此书恐不足以传后,老朽当即日记中所有者,编为小说,或足行诸海内,以老朽固以小说得名也。’既送将军之丧南归,夫人于铁路之次,尚呜咽请速蒇事。生以经月之功,成为此书。”可见其材料来源。

书叙有王子履者,祖、父皆清朝官员,本人则未仕,虽迂腐而颇圆通。有子2:长名隽,字伯凯;次名雄,字仲英。咸挺秀,且喜陆军之学。伯凯已毕业,充镇江军官。仲英则留京侍父,然已阴合革命党人。辛亥广州起义后,伯凯寄书仲英,邀其南下,佐镇江标统林述卿起事。仲英遂挟手枪,出津沽,抵上海。遇女士胡秋光,2人志趣相投,一见倾心。仲英投入林述卿军中,及武昌起义,上海和江苏光复后,镇江亦起义,林述卿为都督,率部攻打南京。仲英亲临战阵,中炮负伤。同时秋光独立办红十字医院,收治仲英。伤愈后同回上海,寓秋光家,得双方长辈许可,遂结良缘。后南北议和,林述卿被排挤下野。王、胡2人以为不久将大乱,乃计议出洋留学。

全书以王仲英、胡秋光的恋爱故事为线索,对四川保路运动,武昌、上海、江苏、镇江、南京相继光复,清帝退位、南北议和等历史事件,以及当时社会的鼎沸纷扰、“人心思革”、各派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等情况,亦有所反映。朱羲胄《春觉斋著述记》谓:此书“乃据同县林述庆都督镇江时日记铺叙而成,于辛丑(亥)革命之史,关涉不鲜。……一时称者咸谓其能以然犀之笔,描写辛亥革命前后之社会,又于叙述民清两军战争之文,时时寓其激昂慷慨之情;及写才士美人,则风情转入于旖旎:故盛赞其情文并茂云”。

连燕堂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837-383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