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履祥 |
释义 | 金履祥1232—1303 宋元间著名学者、作家。字吉父,号仁山。兰溪(今属浙江)人。少年颖悟,读书遍及天文、地理、礼乐、田乘、兵谋、阴阳、律历之书。壮年专攻濂洛之学,受业于王柏,深究义理,为一代名儒。宋末,元军围襄樊,金履祥曾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述海船所经州县郡邑岛屿及航程难易、远近。惜未被采用。德佑初,召为迪功郎、史馆编校,辞不就。宋亡,隐居金华山中,著书立说。晚年讲学于丽泽书院,学者称仁山先生。《元史》有传。明人王祎《王忠文公集》有《金履祥传》。著有《尚书表注》12卷、《大学义疏》1卷、《论语集注考证》10卷、《孟子集注考证》7卷、《通鉴前编》18卷及《举要》3卷等。编有诗总集《濂洛风雅》6卷。诗文著作结集为《仁山集》6卷。金履祥的主要成就在经史之学,为朱熹理学的后续传人。诗文创作则远逊之。《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乃仿佛《击壤集》,不及朱子远甚。王士祯《居易录》极称其《箕子操》一篇,然亦不工。”又说:“至其杂文,如《百里千乘说》、《深衣小传》、《中国山水总说》、《次农说》诸篇,则具有根柢,其馀亦醇洁有法,不失为儒者之言。” 邱鸣皋秋如春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845-384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