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谏 |
释义 | 七谏 《楚辞》篇名。汉东方朔为吊屈原而作。分《初放》、《沉江》、《怨世》、《怨思》、《自悲》、《哀命》、《谬谏》7章。关于“七谏”的意思,李善认为《七发》犹《七谏》,说7事以启发太子。王逸说:“谏者,正也,谓陈法度以谏正君也 。古者,人臣三谏不从,退而待放。屈原与楚同姓。无相去之义,故加为《七谏》,殷勤之意,忠厚之节也。或曰《七谏》者,法天子有争臣七人也。东方朔追悯屈原,故作此辞,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楚辞章句》)7章的内容既是悯屈,也是作者自悯,通篇充满了贤愚倒置、忠而见疑的身世之感,其结尾说“甂瓯登于明堂兮,周鼎潜乎深渊。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所表达的正是作者与屈原共鸣的进谏、矫曲的忠信之言。 祖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0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