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郑孝胥
释义
郑孝胥1860—1938

近代诗人。字苏堪,又字太夷,别号海藏。闽侯(今属福建)人。光绪八年(1882)中举。由内阁中书改官同知。十七年(1891)任中国驻日使馆书记。次年改任驻日本日筑领事、神户和大阪总领事。光绪二十年(1894)回国后历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京汉铁路南段总办、安徽和广东按察使。宣统三年(1911)为湖南布政使。同年入盛宣怀幕,积极主张铁路国有化。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1923年投靠废帝溥仪,并唆使溥仪充当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皇帝,自为总理大臣。1935年下台。死于长春。曾于清末与陈衍共同标榜“同光体”,被陈衍称为“同光体”之“魁杰”(《〈沈乙盒诗〉序》)。学诗几经变化:初学谢灵运,其后又相继学柳宗元、孟郊、颜延之、韩偓、吴融、梅尧臣、王安石、姚合等。尝自评其诗曰:“多苦语”、“太清哀”(《广雅留饭谈诗》)。顾云以其为“不食人间烟火之诗”(《<海藏楼诗>序》)。如《冬日杂诗》:“日人行新法,中国始遣使”;“运会今何世?更霸起西方”等反映了他在驻日时期对于世界形势的思考。光绪二十一年(1895)所作《烟台舟中》:“月照成山船似箭,舷间一卒话军前。捕生虏谍浑如鬼,斩级健儿只为钱。弃甲于思恩不死,霾轮魂魄怼虚捐。众中惊起沉沦客,愤慨终宵独废眠。”当系对于中日战争中捕获日本间谍而发。辛亥革命后常抒发其愤世嫉俗、避世避人的遗老之情。如《答陈伯严同登海藏楼之作》:“恐是人间干净土,偶留二老对斜阳。”《答沈子培》:“老向穷途道更穷,膝痕穿榻槁书丛。”著有《海藏楼诗》。

赵慎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60-396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3: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