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余若瑔
释义
余若瑔1870—1934

现代彝族诗人。号达父。先世系四川永宁宣抚司,原籍四川古蔺水潦乡,幼时过继于伯父余象仪为嗣,遂入籍贵州毕节龙场驿大屯,余若瑔幼读家塾,及长受业于毕节博学长者、清进士葛予惠门下,穷究经史子集,并习诗词赋章。光绪十六年(1890),与其长兄余若煌同补县学生员,曾参加清朝科举,省试未中。后因余若煌置身囹圄,营救无策,且惧株连,于是决计负笈东渡,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入江户和佛法律大学专攻法律。5年后学成回国,秋试中举,但未受清廷一官半职。武昌起义不久,贵州自治学社亦领导起义成功,余若瑔被选为省立法院议员。才3个月,贵州宪政党、耆老会等密请滇军入黔镇压革命力量,贵州革命政权遂被颠覆,余若瑔被迫离黔避祸,颠沛于外,流落申泸,后到北京,开设律师寓所,从事律师职业,兼任法政学校教员。5年后回黔归里,闭户隐居,潜心文史,从事著述。不幸半身不遂,卧病3年有余,多方医治方愈。后因乡间兵匪频仍,亦难安居,于是携家入贵阳。时袁祖铭为贵州省长,经友人推荐,出任贵州大理分院刑庭庭长。64岁时,王家烈作贵州省主席,聘余若瑔为省政府名誉顾问,不数月,病卒于贵阳南通街寄寓,归葬毕节龙场驿大屯故里。平生著作,生前刊印的有《㥞雅堂诗集》14卷、《罂石精舍文集》4卷、《蠖庵拾尘录》2卷、《通雍余氏宗谱》1卷。另有《且兰考》1卷、《且兰野史》4卷(未刊本)。可见余若瑔不仅擅长工诗,文史经传亦皆博识,其诗文著述、治学精神,颇为当时省内外名家赞许,被目为“读书万卷,用宏取精,工书善文,昔擅诗名”;“法律名家,文学泰斗”;“深谙政法,尤擅诗文”(《余若瑔讣文》)。《瑔雅堂诗集》14卷,是余若瑔生前精选其平生诗作的结晶,共599首,主要代表性作品,有《漫成四首》、《咏怀》、《得雨》、《禄州行》、《秋感》、《和慎斋先生秋感韵八首》、《南征》等等。

罗伟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051-305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