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苏辙
释义
苏辙1039—1112

宋代著名诗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 一,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年19时,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因直言被置于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即位,召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反对王安石变法。元丰三年(1080)因其兄苏轼诗祸,谪监筠州酒税。后调任绩溪知县。宋哲宗即位,苏辙被召入京,任秘书省校书郎,改任右司谏,迁起居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并代苏轼为翰林学士。曾奉命出辽国。元祐五年(1090)任御史中丞,次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祐八年,高太后死,宋哲宗亲政,新法派人物陆续还朝执政,苏辙被罢官,出知汝州,再谪袁州,又降职为朝请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绍圣四年(1097),进一步谪贬为化州别驾,雷州安置。接着又贬到循州。宋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听政,保守派人物执政。苏辙先后被调到永州、岳州,恢复旧官。不久,向太后死,崇宁元年(1102)蔡京当国,苏辙又被降为朝请大夫。崇宁三年退隐,居颍川(河南禹县)。著作有《栾城集》50卷、《栾城后集》24卷,《栾城三集》10卷。《宋史》有传。

苏辙散文以议论文为主,笔力雄健,气势汪洋。他的《上枢密韩太尉书》提出作文当有养气之功,并以孟子、司马迁为例,可见他对精神气质修养的重视。他的游记文章以《黄州快哉亭记》比较出色,通篇熔议论、抒情、叙事、描写于一炉,写得波澜起伏,开合自如,运笔疏宕有致,活泼流动。苏辙的诗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却有幽深峻峭的风味。张耒评苏氏兄弟诗:“长公(苏轼)波涛万顷海,少公(苏辙)峭拔千寻麓”(《赠李德载》)晚年诗风变得沉郁苍凉,如《游西湖》。与其兄苏轼唱和的诗甚多,却较少特色。他的诗常写生活琐事,由于缺乏提炼,往往不够生动。总的说来,苏辙诗文的成就远不及苏轼。

孙映逵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68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