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后汉书
释义
后汉书

纪传体断代史。所记上起汉光武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凡东汉一代共196年历史。其中本纪10卷,列传80卷,南朝宋范晔撰;志30卷,晋司马彪撰。范晔著《后汉书》,原定有10纪、10志、80列传。10志未及竟而范晔被杀,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的8志加以补足,并作注。至北宋时,8志遂与范晔所撰合成一书通行。

从传记文学角度看《后汉书》人物传纪继承《史记》、《汉书》的优秀传统,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描摹了东汉一代各种人物真实生动的面貌,如光武帝、严光、陈蕃、蔡琰、班超、范滂等,都形象鲜明,真切动人。又如《董卓传》,第一部分叙卓在外行事,包括出身、将兵、抗命等;第二部分叙卓在朝行事,包括擅行废立、徙都、被诛等;第三部分叙卓死后史事,包括卓之部将李傕、郭汜之进攻长安,与韩遂、马腾互攻;李、郭自攻;天子东归;曹操挟天子都许等等,汉末众多重大史事一并载入。而历历叙来,线索分明,头绪清楚,其间带叙出董卓之暴虐与人民流离困苦之状,在叙事记人上表现了很高的技巧。

《后汉书》的序论作为议论散文在文学上也有较高价值。“序”是某些列传篇首的总序,“论”是篇末的评论。范晔自己对这些序论估价甚高,其《狱中与诸甥侄书》说:“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对照《后汉书》序论来看,范的自负并非凭空吹嘘。首先,这些序论大都针对某一历史现象而发,有物有序有识见,有些甚至蕴含着真知灼见。如对盛行于东汉一代的谶讳迷信,在《李通传论》中即加以抨击,指出其荒谬可笑,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其次,某些序论评论复杂的历史现象,往往在短短篇幅中剖析得脉络分明,首尾清楚。如“六夷”传的序论,综述东汉一代四边少数民族的活动及与汉政府的关系,提纲挈领,繁而不乱,并一针见血地指出造成“边乱”的主要原因,在于东汉王朝错误的民族政策。其它如《皇后纪序》、《宦者传序论》、《党锢传序》、《儒林传论》等,都属此类。范晔又是南朝最早注意声律和文笔的作家之一,故《后汉书》的语言骈、散兼行,文笔疏朗,音节和谐,铿锵可诵。 《后汉书》的序论和语言,对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后汉书》还辟有《文苑传》,记载东汉一代文学家事迹及重要著作,第一次把文学家及其活动单独设传,为后世史家重视文学现象的记载开了先河。《后汉书》在列传中也收载了大量文章辞赋,为研究东汉文学提供了资料。

《后汉书》的志有梁刘昭注,纪传部分有唐章怀太子李贤注,中华书局《后汉书》标点本即用此二家注。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疏释精详,亦很流行。今人束世徵选注的《后汉书选》,是目前较为通行的选本。

吴先宁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19-212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3: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