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黄河东流去
释义
黄河东流去

当代长篇小说。李準著。上集,北京出版社1979年10月初版。下集,北京出版社1985年1月初版。全书共53章,有“尾声”。上集卷首有作者的《开头的话》,下集卷末有他的《我想告诉读者一点什么?——代后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军入侵中国,1938年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3省44县,14多万人遭灾。黄泛区大批难民流浪他乡,造成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区域最广的一次大迁徙。1942年,作者作为流亡学生,曾随同大批难民由洛阳逃到西安,建国初又去黄泛区搞农村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赶到黄泛区农村监督劳动,当了4年农民。前后3次接触,使他有机会系统了解黄泛区难民的“家史”,熟悉他们的生活和斗争。他在《开头的话》中表明了创作意图,说:他写这部作品“不是为逝去的岁月唱挽歌,而是想在时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们这一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生命力量”。全书描写的是黄泛区人民从1938到1948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上集从1938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写到抗战后期,黄泛区难民流入洛阳和西安。下集从洛阳、西安的斗争,写到1948年全国解放前夕难民还乡对国民党、还乡团的斗争及重建家园的故事。作品以大迁徙为主线,重点描写黄河南岸赤杨岗7户农民的坎坷命运、不同遭遇和顽强斗争,歌颂他们的高尚品质和纯朴感情。全书采用全景式俯瞰生活的写法,从一个城市推向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家庭转向另一个家庭,展开了具有历史深度的广阔生活图景。其中,刻画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农民形象:饱经忧患、历尽沧桑的穷儒徐秋斋,富有远见卓识、急公好义、助弱除强,始终把一个人的德行、脊梁骨看作做人的准则;在地主压榨下经过“九蒸九晒”的农村妇女李麦,乐观、粗犷、泼辣,任何艰难困苦不能使她向命运低头;赤杨岗上最能干活的汉子海长松朴实、浑厚,他热爱土地,渴望生存,不管流落哪里,都紧紧贴在大地上,用劳动的双手开辟生活渠道;村里有名的老实庄稼汉海老清为人正直,在一切生路断绝的情况下,义无返顾地参加了斗争;为赚钱,能吃苦,能钻营的王跑,在无家可归的日子里不忘发财,但屡遭厄运,后被抓进监狱,几乎送命;吹鼓手蓝五为人正派,有艺有胆,在权贵面前没有奴颜媚骨,在苦难生活中又为爱情受尽折磨,最后殉情;老式农民春义忠厚质朴但为人死板,不愿在城里做买卖生意,后与妻子离异;春义的妻子凤英为在异乡求生存、发展经营小买卖,尝尽寄人篱下的酸辛,也造就了又随和、又倔强的性格;此外,梁晴、四圈等人物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作品在电影文学剧本《大河奔流》的基础上创作,但有新的创造。不仅人物安排、故事情节不同,而且,人物塑造上追求“生活里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见《开头的话》),显示出新的艺术精神。结构严谨,笔调沉沉,幽默诙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获第2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被改编拍成电视剧《月是故乡明》。

黄裳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69-527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