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邵燕祥
释义
邵燕祥1933—

当代诗人,杂文家。北京人,祖籍浙江省萧山县。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文学和历史书籍的薰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6年开始习作诗文。1947年在中学念书时加入中共地下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先后在北平《平明日报》、《经世日报》、《周民新报》、天津《大公报》、上海《观察》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揭露旧社会的黑暗,讴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给祖国和人民带来的光明与希望。 1948年秋,就学于北平中法大学。1949年北平解放后,经过在华北大学的短期学习,调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工作,先后任资料员、编辑、记者,并从事文学创作,18岁时出版第一部诗集《歌唱北京城》(1951年初版),歌颂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歌唱新生活。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50年代中期,他先后出版的诗集有《到远方去》、《给同志们》、《芦管》、《八月的营火》。这些诗集中反映了祖国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生活,歌颂新中国的建设者,开拓者,创造者及一代新人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质。1955年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1956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后因发表《贾桂香》,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11月,调《诗刊》社任编辑部主任。这个时期发表了大量诗歌,结集为《献给历史的情歌》、《含笑向七十年代告别》、《在远方》(1983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邵燕祥抒情长诗集》、《为青春作证》、《如花怒放》、《迟开的花》(1986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岁月与酒》、《也有快乐,也有忧愁》等。进入80年代,邵燕祥主要致力于杂文写作,他创作的杂文和诗体随笔,先后结集为《蜜和刺》、《忧乐百篇》(1989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奖)、《会思想的芦苇》、《绿灯小集》、《晨昏随笔》、《赠给18岁的诗人》等7本集子出版,加上末入集的散篇,总字数在百万言以上。

新时期邵燕祥任《诗刊》副主编。1979年和1985年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两次当选为理事,第四届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

屈家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483-348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