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顾工
释义
顾工1928—

当代作家、诗人。原名顾菊楼。上海市人。1934年随父母到北京,念小学、中学。1944年回上海,因父失业,家庭生活窘迫而被迫辍学,报名考入业余“晓钟剧团”当演员。经剧团导演蒋文焕(共产党员)介绍,于1945年7月到苏北参加新四军,在军部文工团工作。不久,随军北上,参加了著名的鲁南、孟良崮、淮海等战役,在炮火中作火线宣传,照料伤员,押送俘虏。战争的硝烟,使他得到了锻炼,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写下了讽刺喜剧《发洋财》(1946)、秧歌剧《李子刚》(1948),均在“前线文艺”上发表。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在第二野战军政治部从事专业创作,同年夏天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演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并与他单独谈话,题字留念。1950年随军入川剿匪,创作剧本《剿匪记》。同年与人合写了反映淮海战役的多幕话剧《第二次攻击》。1951年随军进驻西藏,并带职当副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返回西南军区创作室。1955年春调北京,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1958年调解放军报社任编辑、记者。1956年出版了第一本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诗集《喜马拉雅山下》,以后陆续出版了诗集《成熟的季节》(1957)、《军歌·礼炮和长虹》(1958)、长诗《火光中的歌》(1959)、散文集《光荣的脚印》(1956)、小说集《列车长》(1957)等,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遥远的旅程》(1960)、《女演员》(1962)、《风云怒卷》(1964)等。1961年以后,到井冈山、东海前线、青藏高原体验生活,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散文和诗歌。1966年回到解放军报社,在文化处当编辑。1969年全家下放到山东荒滩上,被监督劳动。在逆境中仍坚持写下了反映西藏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红军的后代》初稿。1971年借调到济南军区文工团帮助改剧本,并整理了60年代初发表的诗和散文,出版了散文集《大海的子孙》、诗集《火的喷泉》。1974年调到总后勤部政治部继续从事专业创作。粉碎“四人帮”后,修改并出版了中篇小说《红军的后代》(1978),诗集《征战集》(1978)、《爱情交响曲》(1987),电影剧本《冰山雪莲》(1979)、《花言巧语》(1986)、长诗《战神和爱神》(1980)。他劳作于文苑的诸多领域,其中以诗歌创作的成就最为突出。诗的内容大多是反映少数民族和边疆建设者的斗争生活的。

赖南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59-476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