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艺术与社会生活
释义
艺术与社会生活

现代文学评论文。冯乃超作。发表于1928年1月15日《文化批判》创刊号。该文认为,胡适为适应社会改革要求,倡导白话文,是新文学运动的健将,但不久便倒退没落。并举出当时5位作家,指出其倾向及同社会的关系:叶圣陶是“中华民国的一位最典型的厌世家”,是非革命的倾向。鲁迅的好处是手法圆熟,然而“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郁达夫所表现的愁苦和贫穷,引起青年共鸣,但对社会的态度与上述2人没有区别。郭沫若是对社会实有反抗精神的作家,创造社的浪漫主义有进步意义。张资平只描写学生的平凡生活、小资产阶级的无聊虚伪的两性生活,会没落到反动的社会阵营。又指出中国的艺术家多出自小资产阶级,当他们没有真正认识革命时,只是自己阶级的代言人。”为艺术的艺术”和“为人生的艺术”都是错误的,艺术应是人类意识的发达和社会构成的变革的手段,要有严正的革命理论和科学的人生观作基础。此文在革命文学论争中曾引起过强烈的反响和和广泛的争议。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