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尝试集 |
释义 | 尝试集 现代新诗集。胡适著。上海亚东书局1920年3月初版。后经增删,并删钱玄同序和作者自序,于1922年10月出增订四版,以后便以此行世。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新诗集。除《答任永叔书》(代序一)、《尝试篇》(代序二)、《四版自序》之外,共分3编,并附录《去国集》,收白话新诗、白话旧体词、文言诗词和译诗64首,其中白话新诗近30首。《尝试集》中的白话新诗,是作者在文学革命的“一种开风气的尝试”,虽然一些作品未能脱去旧诗词的窠臼,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尝试集>再版自序》),但是它们毕竟能打破传统诗词形式韵律的束缚,在抒情内容和表现方式上都为新诗的诞生起了开路的作用。《尝试集》结束了文4言韵文独霸诗坛的历史,成为中国诗歌形式革命性变革的一块界碑。该集中的白话或文言的旧体诗词多为个人抒情写意之作,有些作品也表达了经世济时的抱负和倡导文学革命的理想,在语言与格律上也有所突破,如《文学篇》、《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等。集子中近30首新诗大体从几个侧面表现了“五四”时代进步的社会思想与精神特征。如以自然景物歌颂个性自由与个性解放思想的《鸽子》、《老鸦》;写婚姻恋爱自由与反叛礼教束缚的《应该》、《如梦令》、《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新婚杂诗》、《礼》、《醉与爱》等;写对光明渴望和对社会权势反抗的《一颗星儿》、《上山》、《威权》、《一颗遭劫的星》、《乐观》等;写朋友情谊的《许怡荪》、《我们三个朋友》、《湖上》、《晨星篇》等。也有的诗对军阀混战黑暗专横的社会现实直接表示了愤怒和抗议,如《你莫忘记》、《死者》、《双十节的鬼歌》。这些诗或直抒胸臆,或寄情寓言,或托诸物象,都能于稚拙中透出真情实意,体现了作者主张的“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的原则。集中有些白话诗,能贯彻作者“具体的写法”的主张,注意景物与情感的融合,于清新亲切中给人一种回味的意蕴。如《晨星篇》:“我们去年那夜,/豁蒙楼上同坐;/月在钟山顶上,/照见我们三个。/我们吹了烛光,/放进月光满地;/我们说话不多,/只觉得许多诗意。”《湖上》更明显受到英美意象派诗的启迪,以自然景观的意象,暗示友人之间深挚的情谊。《尝试集》是作者倡导“诗体大解放”的成果,同时也表现了从旧体诗词到白话新诗蜕变的过程。一些作品不过是“涮洗过的旧诗”,有些新诗也“还脱不了词曲的气味与声调”。有些诗作如《老鸦》、《应该》、《威权》、《乐观》、《周岁》、《一颗遭劫的星》,注重“自然曲折,自然轻重,自然高下”的多种“音节上的试验”,进入了新诗的“纪元”。作者自谓如“热极了! /更没有一点风! /那又轻又细的马缨长须/动也不动一动”这样的句法,“都极自由,极自然,可算得我自己的‘新诗’进化的最高一步”(《〈尝试集〉再版自序》)。 孙玉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345-434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