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时事新报·学灯
释义
时事新报·学灯

现代报纸副刊。上海《时事新报》副刊。1918年3月4日创刊。初为周刊,5月起改为每周2期,12月起又改为每周3期,1919年改为日刊。创刊时由张东荪主编,以后担任主编的有俞颂华、郭虞孙、宗白华、李石岑、郑振铎、柯一岑、徐六儿、郭梦良等。1928年4月中旬停刊。1932年后曾几度停刊又复刊,其间大多为周刊,担任编辑的有薛农小等。1947年2月4日终刊。前后历时近30年。

《学灯》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在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方面有较大贡献。1919年8月,宗白华在《学灯》中开辟“新文艺”专栏,专供刊载新文学创作,1919年9月11日,郭沫若在此首次公开发表了两首白话诗《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和《鹭鹚》,由此一发不可收,有数十篇诗作接连在刊物问世,著名的长诗《凤凰涅槃》于1920年1月30日、31日以整版篇幅连载,震动了新文坛,从而奠定了诗人在新文学界的地位。田汉、郑振铎、宗白华也在同一时期发表过多篇密切反映社会人生的诗作。胡怀琛等人则就新诗歌的有关创作问题在刊物上展开了积极有益的讨论。“新文艺”专栏还发表过不少剧本和小说,前期大多为翻译作品,主要为契诃夫、陀斯妥也夫斯基等俄国作家的作品,鲁迅也发表了译自爱罗先诃的小说《狭的笼》。1920年后,开始刊载一些小说或剧本的创作,较早的有孙梦雷的剧作《痛》、《来了》等。1921年间,郭虞孙在刊物主笔“文艺评传”,曾系统地介绍了莎士比亚、拜伦等一批欧美知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后,《学灯》逐渐减少了文学内容。《学灯》在“五四”期间,政治态度自称“稳健”,但其“新文艺”专栏,在新文学史上则有重要意义,郭沫若为首的一代新文学工作者由此步上文坛,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新篇章。《学灯》文学部分的主要撰稿人还有康白情、徐玉诺、周作人、王独清、叶圣陶、王统照、谢冰心、俞平伯、徐志摩、汪亚尘、钱穆、卢冀野等。

王宗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89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