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韦君宜
释义
韦君宜1917—

当代女作家。原名魏秦一。祖籍湖北。生于北京。出身书香门第,从小聪慧好学,尤其爱读文学作品。进入天津南开女中后,比较系统地阅读了现代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和《铁流》、《毁灭》等苏联作品。她于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开始在《清华周刊》发表新诗和长篇哲学论文。此间她与6名女生在进步同学的带领下成立了一个秘密小组,读《中国大革命史》等革命书籍。1935年底她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是“民先队”的第一批队员。此间经蒋南翔介绍加入共青团,很快转为中共党员。曾先后参加北平社联、妇联、青救会,一面学习,一面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同时在校内外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书评等作品、文章,被聘为《清华周刊》的特邀撰稿人和“哲学栏”的编辑负责人。“七·七”抗战爆发,她随流亡学生一起南下到武汉从事救亡活动,改名韦君宜参加黄安七里坪干训班。1938年湖北省委派她到鄂西参加筹建宜昌区委的工作,任区委组织委员。不久又回武汉从事恢复“民先队”等进步组织工作。1939年初抵延安。在抗日根据地,她历任《中国青年》、《抗战报》编辑、中学教师、中央党校干事、新华社记者、编辑等职。1947年随中共中央到晋察冀,在平山县参加土改运动,任区委委员。在将近10年的战争环境中,她从未中断文学创作。从《一个牺牲者的自由》到《三个朋友》,显示了作者创作思想发展的轨迹。

新中国成立后韦君宜担任了《中国青年》杂志的第一任总编辑。1953年调中国作家协会筹备创刊《文艺学习》,任总编辑。1958年《文艺学习》停刊,她下放河北农村。1959年调“二七”机车车辆厂参加厂史编写工作。从1960年起相继担任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总编和副社长。“文革”期间作为“走资派”被打倒,下干校。

“文化大革命”前17年,她在繁重的编辑工作和领导工作之余陆续发表一些小说、散文等作品。“文革”中被迫停笔,但她从未停止思索。粉碎“四人帮”后她十分痛惜自己“少壮的岁月一直忙于行政事务,甚至忙于搞政治运动,最后则是把十几年光阴消耗于受审查,下干校”(《〈老干部别传〉后记》)。新时期她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文学创作。所写作品除已收入散文集《似水流年》、《故国情》,小说集《老干部别传》、《女人集》外,还创作了小说《功罪之间》、《试红妆》、《旧梦难温》、《业余侦察记》、《妯娌》、《弱者》以及大量的散文、杂文、诗词等。她还写了不少的杂记,一部分已收入《编辑手记》。1986年,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她仍写出了《编辑的忏悔》、《病室众生相》等烩炙人口的优秀散文和切中时弊的杂文。她的《洗礼》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新时期,她担任过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和社长,多次担任小说评奖委员会的委员,还兼任《文艺报》编委等职。曾出访过苏联、美国、联邦德国等国。

宋彬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74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