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罗根泽
释义
罗根泽1900—1960

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家。河北省深县人。10岁时才开始上小学,先后在深县中学、河北省立第一师范就读。因家庭经济拮据,学习时断时续,中小学共读8年,却未取得正式学历。1925年考入河北大学中文系。1925年相继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同时在两所学校里攻读,先后由清华的梁启超、陈寅恪,燕京的冯友兰、黄子通等指导学习诸子和中国哲学,并开始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1929年于此二处同时毕业,后由刘盼遂介绍,被河南大学聘为教授。自此以后,先后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河北大学、中国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等院校任教,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诸子概论、国学概要、中国学术史等课程。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南京大学。

罗根泽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诸子学方面。1932年,应顾颉刚之邀,主编《古史辨》第4册,刊出了通考和有关儒、墨、道、法四家的文字。1937年又续编了《古史辨》第6册,以通考和考据诸子者为上编,以考据老子者为下编。这两册书成为那时为止有关诸子学论文的总汇。他本人则著有《孟子评传》、《孟子学案》、《孔丛子探源》、《尹文子探源》、《管子探源》、《<庄子>外杂篇探源》、《孟荀论性新释》等专著和论文。

早在清华研究院读书时,罗根泽已着手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其后曾在清华大学接替郭绍虞开设此课。他曾打算分册编写《中国文学批评史》,并于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隋唐文学批评史》、《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4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先后重印此书,并刊行了他的两宋部分的遗稿。该书材料丰富,除历代诗文评、各家诗文集和各朝正史文苑传外,还广泛搜集了经、史、子及佛、道二典等,详细阐述了其他同类著作中没有注意或论述不多的问题。如《隋唐文学批评史》中有《刘峣的先德后先艺说与尚衡的文章三等说》、《黄滔吴融等的反艳丽说》等。在体例上,该书吸收我国史书中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3种方法的长处,统筹兼顾,纲举目张,令人一目了然。在中国文学史研究方面,罗根泽也作了辛勤的探索,著有《乐府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论集》、《罗根泽古典文学论文集》、《中国文学起源的新探索》等。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73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