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胡风
释义
胡风1902—1986

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湖北蕲春人。1920年到武昌读中学,开始接触新文学作品。1923年参加共青团。同年转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开始发表诗歌和小说。后进北京大学预科和清华大学英文系学习,不久辍学。1927年末到1928年秋在国民党宣传、文化部门任职。1929年东渡日本,进庆应大学英文科学习。1933年因在留学生中组织左翼抗日文化团体被捕,后被驱逐回国到上海。不久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先后任宣传部长和书记,与鲁迅、冯雪峰交往密切。在“左联”工作期间,写了大量的文艺评论,结集出版了《文艺笔谈》、《文艺与生活》、《密云期风习小记》。1936年初,参与编辑《海燕》文学杂志。鲁迅逝世后,为整理、出版、评介鲁迅遗著做了大量工作。1939年创办《七月》杂志。抗战期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研究股主任和郭沫若主持的军委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专任委员等职。写了大量文艺评论,结集出版的有《剑·文艺·人民》、《论民族形式问题》、《在混乱里面》、《逆流的日子》等。同时还编辑出版了《七月诗丛》、《七月文丛》。抗战胜利后,写了《为了明天》、《论现实主义的路》两本评论集。1949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写下了长诗《时间开始了》,集体朗诵诗《为了朝鲜、为了人类》,人物采访记《和新人物在一起》,杂文短记《从源头到洪流》等。1954年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受到批判,被错定为反革命,1965年被判刑。1978年底释放。1980年9月中共中央重新审理胡风一案,决定予以平反。恢复自由后,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并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1979年就30年代“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写了《历史是最好的见证》。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3卷本《胡风评论集》。1988年中共中央对胡风的文艺思想重新予以评介。

汪木兰,林碧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173-417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