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贾植芳 |
释义 | 贾植芳1915— 现代作家。笔名鲁索、张四、杨力等。山西襄汾人。20年代中期,曾在太原成成中学学习,在《太原日报》发表了短篇小说《一个兵的日记》。1932年,到北平读高中。学习期间,在《京报·飞鸿》、北平《世界日报》、天津《大公报·小公园》、上海《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了小说、杂文。因参加“一二·九”运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6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日本大学社会科学习。次年发表小说《人的悲哀》。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抗战文艺》、《七月》、《希望》、《大公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报告、小说、散文和剧本,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6年到上海参加民主文化运动,曾在《大公报》、《文汇报》、《联合晚报》和《时代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次年主编《时事新报》文艺副刊《青光》,并与耿庸等人创刊《诗与杂文丛刊》。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任上海震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55年因胡风冤案受累,1980年平反。主要著作有:小说集《人生赋》(1947年,上海海燕书店)、《人的证据》(1949年,上海新潮书店),《贾植芳小说选》(1983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散文集《热力》(1949年,上海文化工作社);译著《近代中国经济社会》(1949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契珂夫的戏剧艺术》(苏联巴鲁哈蒂著,1951年,上海文化工作社)、《人民民主主义的长成与发展》(日本西泽富夫等著,与人合译,1951年,上海棠棣出版社)、《住宅问题》(恩格斯著,1953年,上海泥土社)、《论报告文学》(捷克基希著,1953年,上海泥土社)、《契珂夫手记》(1953年,上海文化工作社)、《俄国文学研究》(苏联谢尔宾娜等著,1954年,上海泥土社)等。 邹水旺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54-475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