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翁方纲
释义
翁方纲1733—1818

清代诗论家、诗文作家。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曾授翰林院编修,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累官至内阁学士。著有《复初斋诗集》、《复初斋文集》、《石洲诗话》等。

翁方纲是清中叶著名的诗论家和诗人,也是一位学者。他早年曾受业于王士禛的学生黄叔琳,但诗学观点与王士禛不同。他论诗倡导“肌理”说,强调“义理”和“文理”,要求诗人“正本探源”,博学通经,以此作为根底,借助各种各样的“诗法”、缜密细致的理路,在作品中充实地表现符合儒家正统的思想及性情,以昌明世教,推尊学问。这种理论,实质上是清代乾嘉时期特有的封建思想文化统治特别是考据学风盛行的直接产物。

翁方纲博通经术,尤其擅长金石书画之学。他在诗歌创作中,也大量倾注学问,甚且每每夹以考据,是典型的以学问为诗,甚至可以说是以考据为诗。《清史稿》卷485本传论其诗歌时说:“自诸经注疏以及史传之考订、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贯彻洋溢其中,论者谓能以学为诗。”这种诗歌,实质上就是一种“学术”诗。它扭曲了诗歌言志抒情以及形象思维的固有特点,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当时的诗坛上,却也可以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翁方纲以“肌理”说与此前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和同时的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相应地形成了一个“肌理”派,为清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他的理论和创作,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稍后的黎简、程恩泽等人。后世对他的研究较少,并且一般只着眼于理论方面。

朱则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91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