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罪恶的黑手1
释义
罪恶的黑手1

现代新诗。臧克家作。初载1934年1月1日《文学》第2卷第1期。初收入生活书店1934年10月版《罪恶的黑手》。这首诗,1933年9月写于青岛。当年青岛正在建一座大教堂,对此诗人百感交集,他把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动派统治“造成的国家破败、乡村破产,化为诗句,带着浓情,带着激愤,写成了这篇诗”(臧克家《甘苦寸心知·关于〈罪恶的黑手〉》)。这首150多行的长诗,共分3章。第1章,描绘所谓“压倒全市的一件神工”的施工情景,并展开想象,揭示教堂建成后的罪恶活动:用虚伪的“主的教言”麻醉毒害中国人民的神经;而一群内心空虚、可悲可笑的教徒将涌进教堂,听任神父的摆布。第2章,描绘中国建筑工人,“在一条辛苦的铁鞭下,只忙着去赶契约上的期限”。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用罪恶的黑手捏成耶稣慈悲的模样”,而自己的生命却毫无保障,“坠下半空成一摊肉泥,这真算不了什么稀奇,生死文书上勾去个名字”而已。第三章,预言“太阳落到罪人的头上”,“来一个伟大的反叛”,教堂将重归工人之手,“他们建造了它终于为了自己”。作品用诗的形象,揭露了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罪行,并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反抗寄以极大的希望,显示了诗人在不断扩大表现领域,提高表现深度方面的努力。这首诗,气势比较壮阔,长而不空,做到了抒情与叙事较完美的结合。臧克家曾说:从《罪恶的黑手》的创作,“可以看出我的一个倾向来:在外形上想脱开过分的拘谨渐渐向博大雄健处走”;“内容方面,竭力想抛开个人的坚忍主义而向着实际着眼”(《罪恶的黑手·序》)。《罪恶的黑手》是臧克家的代表作之一,发表后曾在诗坛引起反响。

胡钢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98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