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给战斗者1 |
释义 | 给战斗者1 现代新诗。田间作。初载1938年1月 1 日汉口《七月》半月刊第1集第6期。后收入1947年1月上海希望社版《给战斗者》。《给战斗者》于1937年12月在武昌写成,是田间的代表作,也是现代优秀的抒情长诗之一。作者称这首诗是一个“召唤”,“召唤祖国和我自己,伴着民族的号角,一同行进”(《写在〈给战斗者〉的末页》)。作品除序诗外,正文共分7节,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激情,燃烧着喷向日本侵略者的复仇怒火,讴歌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抗战到底的决心。序诗描写了日本强盗闯进我们的国土,用屠刀“嬉戏”我无辜同胞的残暴情景。正文首先写芦沟桥炮声震醒了中国人民,接着反复讴歌七月开始的为“爱与幸福,自由和解放”的“伟大战斗”。诗人还热情歌唱我们祖国富饶的物产,描述我国人民辛勤的劳动,回顾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可是,敌人来了,“恶笑着,走向我们”,“恶笑着扫射绞杀”。在这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以战斗或者以死呢”?诗人坚定地回答:我们要“更顽强,更坚韧”地战斗。于是诗人以高亢的音调,号召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亲爱的/人民!/抓出/木厂里/墙角里/泥沟里/我们的/武器,/挺起/我们/被火烤的,被暴风雨淋的,被鞭子抽打的胸脯,/斗争吧!”这首诗,发展了诗人早期创作以蓬勃的生活气息,高涨的政治热情,短促急遽的节奏所形成的粗犷风格,更为圆熟地运用了他那独特的形式:意境开阔,形象具体,语言朴素,以短促的诗句造成鼓点式的节奏,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艾青曾说:“田间的《给战斗者》等优秀作品,迅速地配合战斗的要求,在鼓动人民奋起抗战方面具有号角作用”。(《中国新诗六十年》) 胡钢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64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