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释义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当代短篇小说。王蒙著。初载《人民文学》1956年9月号。小说初次发表时题目被编辑部改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后收入中国作家协会编纂的1956年《短篇小说选》及其他集子时,由作者改回原题。这是1956年中国文坛上出现的“写真实”、“干预生活”创作潮流的代表作之一。1957年5月8日,王蒙在《人民日报》撰文谈及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时说:“最初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时,想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写几个有缺点的人物,揭露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一是提出一个问题,象林震这样的积极反对官僚主义却又常在‘斗争’中碰得焦头烂额的青年到何处去。”(《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小说描写年轻的区党委组织部干事林震,怀着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新生活的向往,走上了工作岗位。他敏锐地察觉了党委组织部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暮气沉沉的弊病。为了纠正这些弊病,他热情地到基层去了解情况,积极地向上级提意见。但是,他的冲击旧势力、旧习气的勇敢行为却受到革命意志衰退的领导干部刘世吾的冷淡、嘲讽和告诫,为此他陷入了惶惑和苦闷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婚姻生活很不幸福的青年女干部赵慧文的共鸣和支持。他们在一起听音乐,吃荸荠,互相感到有一种感情的波流在沟通他们。作家细腻地描写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生活刚刚在面前展开的年轻人内心的激动、惶惑,笔调清新有力,洋溢着北京特有的生活气息和青春的诗意。

小说发表后立刻在读者中和评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臧否不一。《文艺学习》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相继载文加以评论或展开争鸣。据1957年第4期《新华半月刊》刊载的该刊记者综述,《文艺学习》从1956年12月至3月,收到的关于这篇小说的讨论稿件竟达1300多篇。起初,讨论和争论基本上限于学术领域和人民内部的是非问题。“反右派”斗争开始后,这篇小说和其他“写真实”、“干预生活”的作品一样,被当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作者本人也被划为“右派分子”。中共11届3中全会后,在拔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中,作者和他的作品都得到平反昭雪。这篇小说被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作品集《重放的鲜花》之中,并被译为英、俄、意、法等多种文字。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各种版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都给这篇小说以高度的思想和艺术评价,指出作者在作品中刻画的丧失了革命热情、把生活中一切是非都说成“就那么回事儿”的党的干部刘世吾形象,以及对党的事业怀有“神圣的憧憬”、嫉恶如仇、但在斗争遇到挫折时又归于怅惘、苦闷的青年干部林震形象,是对当时小说创作作出的具有突破意义的贡献。

曾镇南,史燮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07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