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释义

唐宋时代配合新兴的音乐曲调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词”作为这种诗体的名称,是比较后起的。在唐五代和宋初时,词原被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如《花间集》所载欧阳炯序说:“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王灼《碧鸡漫志》卷1说:“盖隋唐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北宋时代到南宋初期,又有称词为“乐府”、“乐章”、“长短句”或“诗余”的;后来长沙的出版商编刊了六十家的词作专集,绝大多数都标集名为《××词》,从此以后,作为一种新兴诗体的固有名称,“词”这一名词才确定下来。除此之外,词还有“歌词”、“歌曲”、“琴趣”、“笛谱”、“语业”等别名。

词的最初产生,是隋唐时期音乐革新的产物。隋唐时期,从西域各民族传入的音乐(胡乐)逐渐和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了燕乐。与传统的“雅乐”相对而言,燕乐称为“俗乐”。燕乐曲调繁多,优美动听,在当时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人们普遍的喜爱。当时的词,就是和这种新兴音乐的乐曲相配的歌词。正因为词是这样一种配合音乐的新兴诗歌,所以它的体制特点也大都和音乐有关:首先,每首词都有一个与其相配合的乐调,称词调,实际上也就是词的歌谱。每个词调都有一个或几个名称,叫做词牌,如〔菩萨蛮〕、〔水调歌头〕等。词牌除了表明其音乐内容,有时还表明曲调的性质和令、引、近、慢等乐曲类别。每个词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这也是因所有曲调的节奏旋律各不相同所致。第二,在词的种类方面,词根据乐调的不同而有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分为小令,中调、长调3类;同时,根据每一首词的分片情况,又可以分成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4类,其中以双调为最多。而词的这种分法,原也是依乐曲的分段而来,片,也就是“遍”,乐曲一段叫做一遍。第三,词在句式上的特点是长句短句参差不齐,从1言句到十几言句都有,这是因为它是依照乐调的节拍、曲度来填写的缘故。曲中有轻重缓急的“乐句”,词中就有随着变代的“长短句”。第四,在词的声韵方面,词押韵的位置每个词调不尽相同,每个词调有它一定的格式,这也是因为要依据曲度而来,大体上词中韵位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停顿之处不同,它们的韵位也就跟着不同。同时,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因此字声配合十分严密,不光要分平仄,仄声还要分上去入

词的产生兴起,和音乐的关系是这样的密切,但发展到后来却逐渐走上了和音乐脱离的道路,许多词人只懂格律不懂音乐,只是按照格律填词,这样词就由“音律化”过渡到“诗律化”,成了一种单纯的只供案头阅读的诗歌形式。

刘桂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1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9: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