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刘彻
释义
刘彻前156—前87

汉代文学家、政治家。即西汉第五代皇帝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统治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并采用法术、刑名以加强统治。颁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又采纳桑弘羊建议,把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推行平准、均输制度。厉行“算缗”和“告缗”,打击富商大贾。同时,还大规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开凿运河。对外则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大将,反击匈奴,解除了匈怒的威胁,并曾分别派张骞、唐蒙至西域与夜郎,发展了同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他在位期间,西汉国力发展到顶点。但由于挥霍无度,战争频繁,徭役繁重,也付出了“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沉重代价。

汉武帝时期文学事业也相当繁荣。武帝好辞赋,他的“言语侍从之臣”(《汉书·礼乐志》)如司马相如、吾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等,“朝夕论思,日月献纳”;公卿大臣如孔臧、董仲舒等,也“时时间作”:造成了辞赋的盛极一时。《汉书·艺文志》著录西汉赋700余篇,其中汉武帝时就有400余篇。汉代辞赋独领风骚,成为文坛的主要形式,与武帝有直接关系。武帝还扩大了乐府的规模,促进了乐府事业的发展,使得“赵、代之讴,秦、楚之风”得以采集、集中和流传。

汉武帝本人也能诗善赋,作品流传下来较多。比较著名的有《秋风辞》、《瓠子歌》2首和《悼李夫人赋》。《秋风辞》和《瓠子歌》都属于骚体诗。前者为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至河东祠后土时所作,抒发了岁月易逝、老之将至的感慨,写得格调深沉,意绪苍凉。后者是武帝元封二年祠泰山还至瓠子河,与从臣负薪塞河堤时所作,写河堤决口泛滥成灾的情况与塞河的壮举。文字古朴,却很有气魄。《古诗赏析》评论此诗“悲悯为怀,笔力古奥。帝王著作,冠冕西京”。《悼李夫人赋》与上述2诗不同,写得缠绵悱恻,词句雅丽,有的段落颇富感情。

刘彻文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诗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毛军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9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