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峻 |
释义 | 刘峻463—522 南朝梁学者、诗文作家。字孝标。平原(今属山东)人。宋明帝泰始初年,刘峻8岁,居于青州(今山东一带)。青州陷于北魏,刘峻被人掠卖到中山(今河北定县),后来又迁徙到桑乾,直到齐武帝永明年间才回到南方。刘峻虽然从小寄人篱下,但勤奋好学,自课读书,常常自夕达旦。时或昏睡,既觉复读,终夜不寐,其精力旺盛如此。自桑乾回南方后,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求借,时人谓之“书淫”。刘峻由此博学,曾为《世说新语》作注,收集材料非常丰富,历代受到重视。他生平坎坷,仕途上很不得志。齐武帝永明年间,竟陵王萧子良广召学士,刘峻因人求为国职,被吏部尚书徐孝嗣抑而不许。至齐明帝时仅为豫州府刑狱。梁天监初年,曾入西省与贺踪典校秘书,后坐事免官。当时梁武帝博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但刘峻独以率性而动,不能随世沉浮而不被任用。死后,门人谥曰:“玄靖先生”。 刘峻的文章在南朝作家中独树一帜。针贬现实,发抒内心的真情实感,是其基本特色。代表作是《辨命论》和《广绝交论》。《辨命论》说明穷通皆由天命决定,虽然不承认上帝的存在,但某些不可知的因素往往构成各人的不同命运。这种论点反映了中下层士大夫长期遭受官场压抑不得遂志的怨怼之情。《广绝交论》则是缘于实事而发。刘峻曾颇受任昉赏识,任昉死后,其子生活贫困,任昉的旧友却很少予以照顾,所以刘峻为此深深不平,撰《广绝交论》。文章因事触类,引发深邃,对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心理状态和道德面貌作了深刻描绘和揭露,是南朝骈文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萧统《文选》收此2论。其诗风格比较古朴,雅有晋宋遗风,超然卓立于齐梁诗风之外。所存《自江州还入石头》、《始居山营室》等诗,大抵以写景见长。 《隋书·经籍志》著录原有文集6卷,今已佚。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录其诗文。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22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