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程恩泽
释义
程恩泽1785—1837

清诗人。字云芬,号春海。歙县(今属安徽)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等职,累官至户部右侍郎。著有《程侍郎遗集》。

程恩泽是清代中叶的著名诗人,也是一位学者。他论诗极其强调学问,一方面固然也承认诗歌本原“首性情,次学问”,但另一方面却又推论,“义理自训诂出”,而“性情又自学问中出”(《金石题咏汇编序》),这实际上就把学问摆到了性情的前面,当做了性情的基础。在诗歌的创作途径方面,他不主张自由独创,而强调师法前人,具体则推尊中唐的韩愈,特别是北宋的黄庭坚。他本人的诗歌现存数量不多,内容相当贫乏,只有其中的《粤东杂感九首》、《橡茧十咏》、《索炬叹》等个别篇什写到近代前夕广东的鸦片流风和西南的风土人情,以及民生疾苦之类,较有意义。在艺术上,它的特征却相当明显,取径黄庭坚以及韩愈,刻意在句法上求变化,好用虚词乃至关联词语,以文为诗,奇险拗折。如《桃源诗》、《浯溪诗》、《神鱼井怀古》等古体,特别是近体如七律《渡淮即事》的颔联“遂磨洪泽而东镜,似筑深江以外墙”两句,都是这方面的典型。程恩泽的这种路子,在清代与稍前的钱载最为接近,但他走得比钱载更远。

程恩泽的诗歌创作成就总体上并不算高,但他在有清一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却相当重要。他强调学问,取径黄庭坚的这种诗论和诗风,继清初的朱彝尊、王士禛特别是中叶的钱载以及姚鼐、黎简等人之后,在近代造成了一场巨大的所谓“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的宋诗运动。近代宋诗派最早的一批重要作家如祁㝦藻与程恩泽是朋友,何绍基、郑珍、莫友芝则全都出自程恩泽门下,诗学直接受其熏染。他们的诗风,又一直影响到稍后以陈衍、陈三立、沈曾植等人为代表的“同光体”诗人。

朱则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4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19: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