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罕挖棒槌 |
释义 | 小罕挖棒槌 满族关于努尔哈赤的传说。相传小罕子(努尔哈赤小名)在歪梨妈妈、黄狗和乌鸦的帮助下逃过了明军的追捕,只身一人在长白山里避难。一次8个挖棒槌(人参)的人救了他的命,并收留了他。从此,8个大人上山挖参,小罕子留在窝篷里看家做饭。半个月了,挖参的人们却连个二甲子(指小人参)也没挖到。一天,大家正在窝篷里抽闷烟,一只山神爷(老虎)突然冲过来。这时,小罕子自告奋勇去喂老虎,可是领头的拦住了他,说是按规矩办。规矩是众人依次将帽子扔在老虎面前,老虎叼起谁的帽子,谁就跟它去供其饱餐。那8人的帽子老虎连看也不看,最后当小罕子扔出帽子时,老虎则叼起帽子慢腾腾地走了。小罕子告别了诸位,跟着老虎走去。来到一个陡峭的石砬子上边,只见那上面是块平坦的草地,每棵绿草上都顶着一团红籽儿。小罕子心想莫非这就是人参苗和籽?这时老虎一纵身跳过山涧不见了。小罕子顺手掐了一支带红花籽的草又回到了窝篷里。挖参的兄弟们见了喜出望外,那果然是人参的红花籽儿。大家一直挖到天黑,共挖出八八六十四棵“大山货”。他们用那些大棒槌换了马匹、兵器和粮草。后来人越聚越多,小罕子成了一位智勇双全、骑射皆精的英雄。那8个生死与共的弟兄一直跟着他,统一了东北的一些部落。小罕子就是后来的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据说那8个兄弟就是后来的八旗首领。满族百姓为纪念曾在长白山挖参的祖先,逢祭祀时都要在院里竖一根木杆,传说那是老罕王(小罕子)当年用来挖参的索拨棍。人们在祭祀时要吃小肉饭,专门在院里支起3块石头架锅造饭,那也是小罕子当年的烧法。原作由罗治中、关世英讲述,佟丹整理。载《满族民间故事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辽宁、吉林、黑龙江分会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 关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64-36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