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浅草社 |
释义 | 浅草社 现代文学社团。1921年开始酝酿,1922年初成立于北京和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邓均吾、冯至、游国恩、陆侃如等。曾创刊《浅草》(季刊),1923年3月创刊于上海,1925年2月终刊,共出版4期。以发表文学创作为主。与此同时,又创办《文艺旬刊》,作为《民国日报》副刊发行。1923年7月5日创刊于上海,1924年1月25日出至第20期后终刊,共出版20期。以发表评论文章和翻译作品为主。1924年2月19日起,《文艺旬刊》改为《文艺周刊》独立发行,刊期自第21期开始,1924年9月16日出至第51期终刊。林如稷在《浅草》创刊号的《编辑缀语》中,阐述了浅草社的文学主张和办刊宗旨:“我们不敢高谈文学上的任何主义;也不敢用传统的谬误观念,打出此系本刊特有的招牌。”“我们不愿受‘文人相轻’的习俗薰染,把洁白的艺术的园地,也弄成粪坑,去效那群蛆争食。”“我们同人都是抱定不批评现在国内任何人的作品”。表明了浅草社同人崇尚艺术至上,主张各种流派思潮共存共荣的初衷。开创时期比较注重表现自我,响往个性解放,有明显反封建倾向,企图通过文艺来解脱内心的苦闷;在艺术上强调兼收并蓄,刊物的前后时期,成员的前后主张,往往有明显的差异。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曾指出:“一九二四年中发祥于上海的浅草社,其实也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团体,但他们的季刊,每一期都显示着努力:向外,在摄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魂灵,要发见心灵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这世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 朴移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2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