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洪灵菲
释义
洪灵菲1901—1933

现代作家。原名洪伦修,曾用名洪素佛,笔名李铁郎、林曼青、林荫南等。广东潮安人。1912年入乡村小学。1918年考入潮安县金山中学。1922年毕业,考入广州高等师范学堂(今中山大学前身),是郁达夫先生最喜爱的高材生。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一个小人物死前的哀鸣》在香港日报发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参加学生运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后到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被国民党通缉,只身南渡,逃亡香港、新加坡、暹罗(泰国)等地,侨居海外,备受艰辛。1927年得知南昌起义消息,即与戴平万一道回国,先返故乡,后到上海。恢复党组织关系后,任闸北区委书记,与蒋光慈、钱杏邨等结识,开始写作生活。1928年参加太阳社。又与戴平万、杜国庠、孟超等组织我们社,创办《我们》月刊和晓山书店,兼任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中文系教师。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任常务委员,也是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的成员。这期间是洪灵菲创作的旺盛时期,仅两年时间,写了近两百万字,单行本有《流亡》、《前线》、《转变》、《明朝》、《归家》、《气力出卖者》、《家信》、《大海》、《长征》和《在淞沪车厢里》。同时在《我们》、《太阳》、《海燕》、《拓荒者》、《海风》、《大众文艺》、《文艺讲座》等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诗歌和文艺评论,其中有长诗《朝霞》、《躺在黄埔滩头》、《在货车上》。

他的小说,大都以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为题材,集中反映了1927年“四一二”政变前后社会现实变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特别是他的作品努力表现工农群众的觉醒,这是当时的一种新的倾向。他还翻译了高尔基的《我的童年》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赌徒》等。1930年下半年,为了转移敌人的目标,暂时放弃写作,转入地下活动。1933年春,调北平做党的工作,这时又抽时间写作,可惜《童年》只写3章,因叛徒出卖被捕,中秋前后遭杀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了《洪灵菲选集》。

汪木兰,林碧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50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