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 |
释义 | 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 古代小说研究著作。孙述宇著。台北时报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1年初版。386页。一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家都以为《水浒传》是根据北宋宣和年间,淮南盗贼宋江和 一群强人弟兄们的事迹写成的。到了50年代,王利器、张政烺、严敦易等学者认为这部小说与宋金战争大有关系。本书作者基本上同意王、张、严3位的看法,把《水浒传》与宋金战争的关系再重新勾画一次。全书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水浒传的来历》,内分7篇来叙述。第一篇《水浒传:强人讲给强人听的故事》主要探讨水浒好汉不好色和嗜财好杀的因由,第二篇《南宋民众抗敌与梁山英雄报国》,讨论的焦点是抗金的忠义人士在小说中留下的印记,并特别指出南宋抗金运动的中心人物岳飞与小说中的宋江在人品上、事迹上的相近。跟着的几篇,《梁山好汉归顺朝廷的意义》,《曾头市与晁天王》和《忠义堂为什么建在梁山上》都可说是第二篇的补充。第六篇《水浒传与道教》,主要探讨水浒故事的武装分子有没有宗教的领导,作者推断是应当有道教的领导。第七篇《卅六人故事的演变》,指示卅六人故事与宋徽宗宣和年间那股淮南盗之间没有太多关系,《水浒传》的规模,大抵在南宋中叶便已粗具规模了。本书第二部《水浒内外的人与事》主要探论小说中的人物、地方与事件,和真实的历史与地理有什么关系。第三部《心态与艺术》,内分6篇。第 一篇《江湖上的义气》。第二篇《红颜祸水》和第三篇《家室之累》,分析水浒好汉对女性的态度,作者更利用新出土《花关索传》来加以补充。《大碗酒,大块肉》、《黄金若粪土》两篇,主要刻划英雄好汉享乐的情形,“物质享受是水浒天地间的好事”,藉此来激发农民百姓起义的雄心。第六篇《有仇不报非丈夫》,指出这是强人用好汉的榜样给弟兄们培养一种自尊心或“身价感”。本书有3个附录:(一)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二)《大宋宣和遗事》中水浒传片段,(三)元代水浒杂剧摘要。另有本书引用书籍、论文举要和重要项目索引。 何贵初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25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