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承鉽 |
释义 | 朱承鉽1822—1866 近代诗人。字保甫,号秀珊。江苏海盐人。父早丧,从母学习音韵和吟诗,曾绘《篝灯课读图》以感念其母教育之恩。及长,肆力于帖括之学,亦不废吟哦。拔贡生。历任山阴县训导,遂昌县知县。一生好游山水,生活不算富裕,接近下层人民。工于诗歌,如《西郊晚步》:“秋深虫语细,霜重菊花肥”。《胥溪泛舟》:“欲浇闲愁思赊酒,不定春阴怕典裘。”《秋日登镇海塔》:“秋色千林老,人烟万井寒。”其语言贴切工稳。又如《叶贵谣》写蚕农的辛酸,采桑叶无树,买桑叶无钱,不养蚕不能纳官赋:“可怜老母七十余,百结犹悬嫁时布。中宵愁叹到天明,叶贵叶贵不住鸣。”《检田谣》揭露贪官污吏借检查灾荒核减赋税之名向农民敲诈勒索,颠倒黑白:“无钱相馈歉亦熟,有钱为寿田不谷”。《蒙袂谣》、《碾谷谣》也对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线上的农民表示深切同情,对贪官污吏施以鞭挞。《催租行》写一个催租官吏下乡,在倾听了一位老农的哀切倾诉之后,如此自我表白:“我闻老农语真苦,岂忍械系送官府。只愁无以供天庾,奈何苛政猛于虎!”有更多的诗抒发作者自身的穷愁、寂寞之感,也有相当多的诗描述了太平天国战争之后东南一带的萧条荒凉,如《偶感》:“献璞空怀玉,披沙那得金?美人有春骨,名士总秋心。冷淡花相笑,孤高鸟独吟。良材桐入爨,何处问世音?”《舟过龙游》:“当年泊官驿,烽火正仓皇。今日舟重过,颓垣草遍荒。一帆风力健,两岸水光凉。遥指孤城下,依稀见战场。”承鉽诗作流畅而含蕴不足。晚年曾自述其学杜甫不能望其项背,学赵翼反觉诗思奔放,反复比较,始知唐诗不易学,诗以含蓄为贵。著有《听秋馆吟稿》。 赵慎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031-203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