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望舒诗稿
释义
望舒诗稿

现代新诗集。戴望舒著。上海杂志公司1937年1月出版。收新诗63首。书后附录诗人写的《论诗零札》,以及作者从自己的中文诗作中选译为法文的《游子谣》、《夜行者》、《深闭的园子》、《过时》、《三顶礼》、《妾薄命》等6首诗。这是诗人继《我底记忆》和《望舒草》之后的第3本诗集。除收入前两部诗集的全部作品外,另收新作《古神祠前》、《见勿亡我花》、《微笑》、《霜花》等4首。收入本书的《我底记忆》、《望舒草》中的作品,诗人进行了文字上的加工润饰。这些诗的写作时间,大体经历了10年的进程。诗人思想感情、人生观的变化,对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试验,都反映在这60余首诗作之中。早期的诗歌明显地带有我国旧诗、英国颓废派以及法国消极浪漫派的影响。《夕阳下》以凄冷的情调,传达出寂寞和忧愁的心境;但“夕阳无限好”,画面很美:“晚云在暮天上散锦,/溪水在残日里流金”,“远山啼哭得紫了,/哀悼着白日底长终”。《生涯》更是悲哀、惆怅的告白:“人间伴我唯孤苦,/白昼给我是寂寥;/只有那甜甜的梦儿/慰我在深宵”;虽说梦里好温存,但清晨醒来,枕边却只残留着悲哀,原来欢乐只有梦幻。诗人笔下出现的是“我要与残月同沉”,是愁怀满腔,悲苦难解,泪珠盈睫,是“凄艳的残花”,“幽暗的记忆”,流露出一派低沉、悲切之情。从《雨巷》开始,接受法国早期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反映出戴望舒对诗的音乐美、诗的形象的流动性和主题的朦胧性的追求。叶圣陶曾称许《雨巷》替新诗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从此得到“雨巷诗人”的称号。《雨巷》以后的诗,作者开始反叛音乐的成分,字句的节奏被情绪的节奏所替代,致力于诗的感觉、情绪、诗风的自由淳朴和口语化。如《我底记忆》、《路上的小语》、《林下的小语》、《独自的时候》。《独自的时候》写道:“人在满积着梦的灰尘中抽烟,/沉想着凋残了的音乐。”一切是感伤,抑郁,哀怨,纤细柔弱的情绪,甚至还带有幻灭和虚无。《乐园鸟》尤其问得凄苦:“华羽的乐园鸟,/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古神祠前》、《霜花》更加体现了自由体的散文美。

张大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45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