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林公案
释义
林公案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60回。佚名著。清未刊本。1984年3月广雅出版有限公司(台北)收人“晚清小说大系”丛书。1987年11月吉林文史出版社(长春)收入“晚清民国小说研究丛书”。

作品叙述了林则徐一生的生平事迹和卓著政绩。林则徐13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初为福建闽清县知县谢选门的文案,即平反两起冤狱,初露头角。继为福建巡抚张思诚的幕宾,又破漳州知府李栋为盗大案,被人称誉。27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西、江南、云南主考官,为朝廷收罗了不少能臣干将。以功升任御史后,尤能敢言直谏,刚正不阿,有“铁面御史”之誉。时兵部尚书穆彰阿受剧盗张保仔巨贿,荐张为厦门总镇。林则徐即上奏弹劾,使奸谋不能得逞。旋任巡城御史,又惩办了白昼行凶致人于死命的穆彰阿之弟。从此穆彰阿怀恨在心,屡次加害于林则徐。工部尚书、林则徐的恩师王鼎见势不妙,转托吏部尚书潘世恩保举林则徐为杭嘉湖道,以避穆贼之害。从此,林则徐历任淮阳道、江苏和陕西按察使、江宁和湖北布政使、河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等职。由于他为官清正,英雄豪杰纷纷前来投效,如女侠红娥、名捕施顺以及义士张幼德、赖恩爵、裴雄、赵孟、杨彪、周培等。于是平冤狱,除恶霸,修水利,革弊俗,特别是力排众议,一举查禁鸦片,震惊中外。穆彰阿和张保仔曾多次派人刺杀林则徐,林则徐也曾一度落入张保仔的魔掌,但都在众豪杰的帮助下化险为夷。然而最终仍在禁烟一事上被穆彰阿等奸臣诬陷,朝廷将他发配新疆。他在发配期间,依然调查疆土,兴修水利,孜孜不倦。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起复,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太平天国兴起,复为钦差大臣,半路病卒。

本书在写法上略近于公案侠义小说的一般模式,即一个清官率领一群侠客除暴安良。然而作品所写内容,与林则徐的生平事迹基本吻合,而且作品对林则徐及其助手绝少夸张,更无神化,因此应把它归入传记小说之列。作品的突出特点,除了注重写实以外,还很讲究剪裁。比如作品以三分之一的篇幅叙述禁毁鸦片,既突出了林则徐的主要功绩,又可借此暴露清朝政治的腐败,一举两得,艺术效果显著。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5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