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杨黼
释义
杨黼1370—1450?

明代白族诗人、经学家、画家。世居云南大理五台山峰麓下阳溪,源出“九隆族”。其先世有名位可考的,在“段氏总管”时期有杨连,“膺显擢”,被用为“左右”;“连生祐,祐生甫,……甫生智,元末,授元帅。智生保,辟为书史,乳养妹之子黼以承宗祀”。杨保在明兵入大理时(公元1382年)殉段氏。杨黼自幼好学,“读五经皆百遍,工篆籀、好释典”。其父杨保殉段氏时,他尚年少。为逃避明王朝对段氏旧臣及其家属的政治迫害,杨黼消极避世,拜佛求仙,先“入鸡足”,转“登峨眉”,“至于佛老真诠密典,靡不研究”。后“躬耕数亩”,事母如“佛”;“训诲乡里子弟,口不言人过”,不应科举,隐居“桂楼”,娱亲著书,日事吟咏。他母亲殁后,次第葺理圣元寺“以为观心守道之所”,度过他的晚年(李元阳《存诚道人杨黼传》)。其著作,曾注过《孝经》,著《篆隶宗源》,有诗集《桂楼集》,并“以方言著竹枝词千百首”。今仅存诗作《回文诗》、《川晴溪雨》、《桂楼歌》和《词记山花·咏苍洱境》(即通常所说的“山花碑”)4首。《回文诗》是他“登峨眉”路过太华山时写下的优美诗篇;《川晴溪雨》写的是大理风物民情;《桂楼歌》可说是他的诗体自传。他的“白语诗碑”《词记山花·咏苍洱境》,是现今唯一留存的他“以方言著竹枝词”的作品。此碑原先直立镶嵌于大理喜洲庆洞庄圣源寺观音殿壁柱间,面南背北。现存大理县文化馆,是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白文”碑。无论当时或是后代,杨黼在大理一带都很有影响,如杨履宽在《桂楼先生遗像》中说:“高风攀不及,古貌是耶真?跌坐一拳石,著书千载身。我知为孝子,谁道足仙人!……”刘文炳和大理女诗人周馥等都在其诗作中专门提到了他那“诘屈难译”的“僰语诗碑”。关于“山花碑”的研究,始于本世纪40年代。近年来,著录、注音、释读、译注、考证、分析等等,均取得不小成绩。

罗伟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61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2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