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呼声 |
释义 | 呼声 当代叙事诗。李发模著。初载《诗刊》1979年第2期。这是新时期较早出现的一部动人心弦的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诗篇由“序”、少女向心爱的男友泣诉衷肠的5封信和“尾声”组成。“序”和每封信的后面均插入作者的抒情段落。诗中通过一位在红旗下生长的少女“脖子上却被套上‘血统论’的绞索”的悲剧命运,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十年浩劫的荒唐,有力地鞭挞了林彪、“四人帮”的罪恶。这位少女出身于地主家庭,但自小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热爱祖国,小学、中学成绩一直优秀,立志长大成为“科学家、医生、新农民……”。正当她在人生道路上迈步向前时,“文革”浊浪迎面扑来,她成了“黑五类”,“象一只受伤的孤雁,1跌落沙洲,发出凄凉的悲鸣”。后来她下乡插队,当了大队赤脚医生,全心全意为社员治病,并与工人家庭出身的知青队队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形势好转。她坚持农科实验,发奋自学,高考成绩优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父亲因“曾骂过江青”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锒铛入狱,从此一家人被“遣送下乡”。在极度痛苦中男友使她振作了精神,她揣着入党申请书去找男友诉说衷情,然而在门口听见靠“打砸抢”起家的公社主任正在批评她的男友“阶级不分”:“你是党员,又是工人的儿子,/怎能与一个‘遣送家庭’的女儿结婚?”“而你,很快会走上工作岗位,/她——永世世是一个穷‘知青’……”沉重的打击将她击晕,也使她清醒,男友一再去看望她,她却“关上了爱情的大门”,而“沉默中爱的根儿扎得更深”。她仍争分夺秒自学,等待明天。可是,周总理去世了,在空中再次滚来浓重的乌云。在恶劣的政治气候中,一天半夜,那位公社主任竟蹂躏她“少女最珍贵的青春”。她走投无路,满腔悲愤,雷雨之夜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声”,跳崖丧命。作者曾说:“作人的良心和诚实,逼着我非写《呼声》不可。动笔之前,感情的风暴震撼着我的灵魂。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我梦中痛哭,郁积在我心中的愤懑不平象那地心深处的岩浆,翻腾着,冲撞着,它在寻找着喷射口。”(《我是怎样写〈呼声〉的》)该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诗刊新编1979—1980年《诗选》收入此诗。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当代诗歌名篇赏析》一书选收此篇并作了评析。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作者的诗集《呼声》。 何火任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69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