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毛诗2
释义
毛诗2

汉代传授《诗经》的古文学派。本学派传自西汉前期的毛亨、毛苌(即大毛公、小毛公),所以称为“毛诗”。据《史记·李斯列传》,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丞相李斯上书,请求“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秦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诗经》受到明令禁止,“诗经学”遭到空前的浩劫。汉初,“诗经学”复兴,形成了所谓“四家诗”,毛诗即为其中一家。由于名家渊源、师承等均有不同,又有所谓古文经学、今文经学的区别。传今文经学者,有齐、鲁、韩三家诗;传古文经学者,仅毛诗一家。

据认为,毛亨、毛苌之学出于孔子的弟子子夏,又为荀子所承继,毛亨则传自荀子。在西汉初期,齐、鲁、韩三家诗盛行,而毛诗不被重视。据传,毛亨曾开门授徒,将其学传于赵人毛苌(或作毛长),毛苌曾为河间献王博士,由河间献王将毛诗献于朝廷,但未受重视。至东西汉交替之际,王莽曾立毛诗博士,毛诗在一个短时期内取得了官学地位。东汉后期,古文经学派出现了郑众、贾逵、马融、卫宏等几个经学大师,他们所著的关于毛诗的著作盛行一时,使毛诗普遍流行起来。毛诗又立为官学,得到统治阶级的正式承认。经东汉古文经学最后一位大师郑玄的宏扬与阐发,毛诗的学术体系进一步为社会所接受。郑玄的《毛诗传笺》(即《郑笺》)问世后,以前各家著述都相继亡佚不传。自东汉以来,我们所能读到的《诗经》实际就是毛诗。

毛诗学派的主要著作,有《毛诗》(《汉书·艺文志》著录为29卷);《毛诗故训传》(《汉书·艺文志》著录为30卷),这两部书都得以流传至今。《毛诗》成为后世的《诗经》标准读本,《毛诗故训传》为现存最早的完整的《诗经》注释本。一般来说,毛诗学派的主要观点,都依据《毛诗序》(即《诗序》)及《毛诗故训传》(即《毛传》)来阐发。《毛诗序》又分为《大序》、《小序》两部分,《大序》解释《诗经》的要义;《小序》是《诗经》各篇诗的解题;《毛传》是对《诗经》正文的注释。

一般认为,作为古文经学唯一代表的毛诗,与今文经学的鲁、齐、韩三家诗相较,较多地保存了先秦儒学的见解与观点,具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但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解释《诗经》的汉代著作,很少涉及神学或迷信,所以它当然地成为后人研究《诗经》的主要出发点。不论赞同也罢、反对也罢、引申也罢,可以说自东汉以来除个别例外,历代学者的“诗经学”著述都是以毛诗为基点的。甚至可以说,正是针对它的偏颇、异同、详略、穿凿附会、微言大意,才得以形成所谓的“诗经学”。

据三国时吴人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毛诗的学谱是:孔子删诗,授卜商(即子夏),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即荀子),荀卿授鲁国毛亨,毛亨作《训诂传》(即《毛诗故训传》),以授赵国毛苌。对于所谓“孔子删诗”及这个学谱是否可靠,前人有不同意见。经过秦始皇酷烈的“焚书坑儒”,至汉初复苏的古文经学—毛诗,不论它有着怎样的师承授受的关系,肯定都含有承继师说与自创新解两个部分。

田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951-95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34:22